第31章 水电站开工
到了三四天之后,得到消息从附近山区赶来的黎人竟然已经有了上百人之多。这么多的黎人来到工地,一旦沟通不畅就容易出现矛盾冲突。周恒行不得不在晚上收工后办起了临时双语教学班,教一些能够让双方简单沟通的词汇。而宁崎也就势上马了第一所“黎区希望小学”,将跟着家长一起来工地的**个黎人小孩先收入学校,而重点培养对象符力当然也在此列。当然目前来说还不太可能传授什么知识,就算识字对这些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的黎人儿童来说也属于太困难的范畴,宁崎现在的主要教学任务还是跟周恒行一样,先力图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汉语对话,保证沟通的顺畅。
鉴于来参与施工的本地劳工人数太多,执委会不得不专门抽出一部分人手,在施工工地附近搭建了数个竹棚,供这些工人们临时居住。而炊事组的任务也迅速加重,每天要多做一百多口的人的饭菜。好在附近黎人为了做交易,源源不断地送来各种蔬果、山珍以及新鲜野味,炊事组倒是不用太担心缺乏足够的食材。
为了能尽快毕其功于一役,执委会也是使尽浑身解数,尽力将各种物资都集中运往到二号基地。除了“新世界号”之外,其他所有船上的柴油发电机几乎都被拆下和几台大功率抽水泵一起运了过去。海运部的水手们甚至还冒着倾覆的危险,用大木排将两台杰西博多功能挖掘机和两台山猫多功能车也通过水运运到了工地上。有了几台工程车的帮助,物资在工地上的转运速度也大大加快了。而这也成为了之后几天本地土著们的重点围观对象他们从未见过这种不用马拉牛牵就能自己拖着东西跑的怪车,“短毛老爷会作法”的谣言一时间甚嚣尘上。
1627年4月17日,大明天启七年三月初二,穿越之后第一个真正的大工程田独河水电站终于破土动工。
后世那种领导拿着剪刀剪彩的噱头,在这个时空里肯定是不合时宜的。执委会的委员们站在岸边河水中,一起用力将一头削尖的圆木竖立起来,颜楚杰站在高高的架子上,抡着大铁锤将圆木钉入到河水中,由此揭开了施工序幕。
由于水坝选址处有天然的河道分岔,这就大大节简了施工步骤,省去了修建导流渠的麻烦,只需在河道分插处截流建立围堰,将河水全部导入另一边的河道,排干水坝选址这边河道的积水,就可以开始修筑坝体了。而这平均水深只有四到五米的河道,要进行截流也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
按照技术人员的指点,民工们将长达两丈有余的木桩按一定的间隔竖立起来,然后用大锤打进河底。从两头一起施工,很快就在七八米宽的河道上筑起一道稀疏的篱笆。然后用小船将装满石头的大竹笼从上游运到篱笆附近投下,这样木桩篱笆就可以拦住竹笼,很快形成一道水下坝体。
近百个装满石头的大竹笼入水之后,已经连成了一条冒出水面的简易围堰,这时候明显能看出流经这边河道的水量减少了许多,下游水面下降了至少两三米。民工们此时开始对篱笆墙打桩补漏,用更多的木桩一点一点将空隙补上。几个大功率水泵的取水头已经深入河底,开始将围堰后的河道积水迅速排干,抽出的河水通过管道哗哗地流入到另一条河道中,让围观的民工们都是惊讶得合不拢嘴。
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坝体选址附近的河道积水已经排干了**分,只是河底的淤泥还厚达一两尺,至少需要上百人挖上一整天才行。不过工程指挥人员可没那么好的耐烦心等着慢慢清理淤泥,总指挥刘山夏让人从岸边向河中间铺设竹木跳板,然后就让民工们踩着木跳板开始在木桩篱笆后铺设大块防水布,接下来用麻袋土包筑起围堰主体,堵住已经稀稀拉拉的小股漏水。为了修筑这道土包围堰,当初筹委会还专门在物资采购中增加了一项数目为两千的麻布口袋和数百平米的专用防水布,如今算是派上了用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