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七零七章 未来(大结局)

若放任其发展,不到十年便可恢复元气。到那时将很难降服。此刻出兵,趁着他们实力衰弱之际彻底断其根基,让他们永远没有能力南下,这是最佳时机。

    其次,林觉指出,辽人此刻必不敢同大周真正交战,战事不会久拖不决,对于大周的损害不会太大。反而只要打痛辽人,便可不费兵卒得到自己想要的。林觉提出的目标不是彻底灭了辽人,而只需夺下辽国南京道和西京道,将大周国境防线推进到燕山以北,将辽人最为富庶的南京道和西京道占领,让辽人永无南下之力便可。

    议政会议论数日之后同意了林觉的提议,毕竟陈之亮等人从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也看到了林觉的眼光和能力。他们都知道,林觉声望高隆,在朝野上下大周百姓之中威望已经相当于皇帝一般,除非林觉做的太过,否则没必要和他对抗。更何况林觉的解释合情合理,信心十足。只是,对于林觉提出的目标,很多人觉得狮子大开口了些,辽人怎肯让出西京道和南京道这两片他们最为繁华富庶的地方。但这些事让林觉去操心便好,倒也不用瞎操心。

    经过三个月的准备,九月里,以东北十万边军为班底,加上上半年招募的十万新军组成的二十万北伐大军成立。与此同时,大周信使前往临潢府觐见辽皇耶律春,提出对前番辽人会同女真人进攻大周,造成大周巨大损失的赔偿要求。大周提出了要辽国赔偿战争款五千万两,并且每年进贡牛羊马匹五十万头,出让辽东铁矿十年开采权。辽皇要亲自写信向大周皇帝谢罪等数条要求。辽人岂肯同意,断然回绝。

    九月十九,北伐军北上进攻辽国。辽国仓促之中集结了十五万骑兵前来迎战,双方在析津府以东的广阔旷野上进行了一场决战。最终辽军惨败,大周北伐军占领析津府。其后,北伐军副帅林虎率五万兵马往西攻西京大同府,十月初西京陷落,大同落入大周手中。利用辽人集结兵马防守中京道的契机,林虎挥军从西路北上,目标直插上京临潢府。十月二十六日,林虎大军从平地森林中伐道而出,直扑临潢府门户饶州,只用半日便攻克饶州。临潢府兵力空虚,耶律春和部落酋长们惊慌失措,不得已请求和议。

    十二月,建兴四年新年之前,一个爆炸般的好消息传遍大周天下。辽人为保住辽国不灭,在兵临城下的情形下答应将西京道和南京道割让大周。辽皇耶律春愿向大周皇帝郭昆称侄儿。同时,辽国每年进贡十万匹牛羊,五万斤铁锭抵为岁币。后世称此盟为临潢之盟,又称之为‘城下之盟’。

    自此,辽人被困于燕山以北苦寒之地,失去半壁国土,苟延残喘。再加上辽东女真人犹在,实力不容小觑,辽人再无南下之心。只求守住剩下的国土,不得寸进。

    此战之后,林虎名震天下,封大将军,授燕山节度使,率二十万边军全权镇守燕山北境,成为大周一代名将。

    建兴四年二月,方浣秋为林觉产下一子名为林震,方浣秋本因早年疾病之故被认为不能生育。得此子欢喜不已,每日亲自教授诗书。后林震为大周一代大儒,颇有乃外祖之风,此为后话。

    建兴六年秋,大周皇帝病故,举国哀悼。内阁立其子十岁的郭岄为帝,改元共治。

    共治二年冬,太皇太后病故于内宫。其女郭采薇为之守孝三年,搬至旧王府居住。

    共治五年秋,内阁首席大臣林觉请辞内阁首席之职。群臣上书千份挽留,林觉终不答应,执意辞官。他举荐了杨秀为内阁首席大臣之职得议政会批准通过。为表彰林首席十年之功,郭岄下旨授林觉太师之衔,加爵安国亲王,依古礼授九锡之礼。

    自建兴二年至共治五年,林觉在内阁首席之位上整整坐镇十年时间。这十年间,大周海清河晏国泰民安,大变革带来的影响早已消除。虚君共治已经成为上下共识。新一代成长起来的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