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章 悠悠荡荡

    造成这一切的就是黄河。

    在以前,黄河并不流经两淮,虽然有过多次泛滥淮河地记录,但总体来说,没对两淮造成太大的灾难。但在宋绍熙五年,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宋金争锋的时候,金国以水代兵,掘开黄河阳武段,将泛滥地洪水引向无遮无挡的淮北大平原。

    携带巨大泥沙的黄河水奔腾而来,洪水滔天,一泻千里,抢去淮河入海的通道,堵塞淤积了多条河道,致使许多的河流不能入淮,彻底的破坏了两淮水域,导致两淮水域出现改天换地的变动,湖泊河流成沼泽,平原峡谷成低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地夺淮入海。这次事件在造成巨大灾难地同时,也对两淮百姓造成毁灭性的后果,特别是为两淮埋下不时爆地隐忧。

    黄河水的泥沙多,而两淮又是河流密集地带,本来就是洪水泛滥的多地带,而黄河对两淮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在宋金争锋的时候,两淮是前线,是遭遇兵祸的重灾区。至于疏通河道,整修堤坝,金国没这好心,大宋没这时间,也没这精力,所以两淮饱受洪水泛滥之苦。

    我入主两淮,击退了金人的入侵,稳固局势后,对河道进行了大规模的疏通,让许多河道可以通船,甚至可以借用黄河水道,进入北方。而孔仕林上任后,也在继续这个工作,奈何两淮一直都没闲下来过。而且我离开两淮后,因为诸多事情,对两淮的重视稍嫌不够。

    经过这些年的治理,若是平常年份,到还过的去,但现在,仅仅只是一次低强度的春汛,就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春汛就已经如此。可以相见夏季河流暴涨后的危险,若真造成泛滥的局面,这些年在两淮地建设,就真的打水漂了。

    想起这个,我就很是忧心,可我除了多派人员物资去增援外,的确也没什么好办法。毕竟黄河夺淮已经很多年了,除了让它改道。回到原河道上去,其他的方法,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要将黄河复归原河道,貌似比这次抗洪要艰巨的多,一个不好,又是另外一场灾难。更何况现在黄河故道,很多地方已经变成村落小镇,真要这么做了,他们的安置又是个庞大的工程……这比让黄河回到原河道还要麻烦。

    来说去,都怪今年的水量太大。也不知这次了什么疯,全国上下,从西北到东南,所有地方地河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眼看着就是一场大洪水,闹的全国上下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洪水泛滥,几千年都没解决的事情,我也不能在几年内解决掉,最多只能减轻一些。让百姓少受些苦,也减少一些损失。

    将一切安排下去后,面对各地告急的奏折。我也只能长叹一句:“尽人事,听天命。”

    话虽如此,但随着各地告急的文告越来越多,甚至诸多灾情报告上来,我的心情还是越来越糟,从来没有一刻,我感到如此无力。在即将来临的天灾前。我和那些普通人一样,同样很无助。

    这种感觉让我很不舒服。也影响到其他人。这些天,凡是到皇宫来的官员们,都是阴霾上脸,惶惑不安。在不安情绪的笼罩下,整个建康都显得很担心,似乎每个人都感受到险恶地局势,那种无形沉重的压力,越让人感到煎熬,使人心情很是低落。

    唯一让我感到有点欣慰的还是彩云带来的,开始我以为她是以抗洪为掩护来执行军事计划,但实际上,她却组织了众多兵士和流民,在多个河段加固,并派出大批的民夫和后备军力,驻守在黄河入淮的河道两旁,很是费心,实实在在为抗洪出了大力,多少缓解了些两淮地压力。若是黄河在淮北就决口,那后面的功夫可就真白费了。

    接受了金人降军,北方流民的彩云,不仅在军力上为各军团之冠,就是调用的民夫,也不比建康少,可以说,这次抗洪,至少分担了两淮一半地压力。司马风有提议说,等这次洪峰过去,夏收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