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九章 暗涌(四十一)

    隋军大兵压境,这让王玄应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惶恐之下,他只能听从了王行本的意见,分兵把守灵昌县,并在县外东北两个方向,驻扎了五千人马,而自己则带着大部队,足有四万之众,与隋军的主力对峙。而此时,杨浩也接到了秦叔宝的消息,率领大军三万人前来,而余下的隋军,杨浩则让他们驻守在白马、濮阳一线,以保卫自己的后方这条极为重要的粮道和生命线。

    随后,杨浩率领大军两万人,以秦叔宝为先锋,罗士信为左翼,薛万钧为右翼,向郑军动了进攻。

    得到消息的王玄应也是非常的兴奋,不顾荆王王行本的劝阻,当即下令全军李列阵迎战,准备给隋军一个教训,两军遂在灵昌县东摆开阵势。

    杨浩毫不客气,也不和王玄应多言,刚刚列开阵型,就让秦叔宝率领隋军猛烈的攻击郑军中军,王玄应则是派出了大将张镇周迎敌。

    张镇周乃是明帝时期的一员大将,曾经率兵攻入流求今台湾岛,领兵才能虽佳,可是说起冲锋陷阵,战场厮杀却是稍逊秦叔宝,更何况张镇周已经年逾四十,那里比得秦叔宝这等悍将。

    只不过,论勇猛,秦叔宝比起张镇守虽强,可是两军甫一交锋,战况非常的激烈,一时间,均是不分胜负。

    郑军,大多是当初隋明帝派往支援洛阳的精兵悍将,其中有江都军,有关中兵,此外,还有当初李密战败之后投降的山东、中原兵马,也算瓦岗军中的精锐,所以这支郑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视。

    而隋军,则以徐世勣的汲郡兵马为主,因为徐世勣一向实行精兵策略,是以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也非常的强悍,杨浩辅以河北兵马,虽然训练的日子尚短,可是精兵终究是精兵,两军在第一回合,各自付出了五百余人的伤亡之后,依旧不分胜负。

    目光冷冷的注视着前方,杨浩微微的点头,这一仗,也算是他检阅这支新近凑起来的隋军的战斗力。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战果尚可,面对郑军最初汹涌的攻势,隋军在秦叔宝的指挥下,数次挫败了郑军的攻势,并且渐渐的稳住了阵脚。

    此刻,徐世勣就骑着战马,在杨浩身旁不远处,此刻他的,心中有些复杂。杨浩以汲郡的兵力为主力,这样的目的,他非常清楚。就是想要消耗掉非嫡系的力量,换而言之,就是消耗他徐世勣的力量。

    虽然,徐世勣已经投效了隋帝,可是,以徐世勣在汲郡数万人马心中的威望,要想造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杨浩虽然对徐世勣的投降之后的忠心不曾怀疑,可是消耗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有必要的。

    徐世勣显然也明白,所以他只是注视着远处的战局,并不吭声。

    隋军的大旗挥动,杨浩再度下达了命令。隋军虽然逐渐控制了战场的主动,可是,在最初试探出郑军的战斗力之后,杨浩显然很不满意这样的战果,他决定再投入相当的兵力,一击击破郑军的中军。在哪里,是伪郑的太子王玄应与荆王王行本。

    此时,荆王王行本的眉头紧紧的皱着,隋军的战斗力出乎了他的意料,大将张镇周数次冲锋,均是无功而返,他已经看出来战局的走向,就在他犹豫是否向太子王玄应进言的时候,隋军中军,出现了异变。

    在一名青年将领的带领下,又有三千人马加入了战局,他明白,隋帝这样做的缘故,所以他只能进言,让太子王玄应派兵支援。

    在派出了援兵之后,荆王王行本的心中稍安,只是,如果继续这样的话,势必很难取胜。这个时候,他有些想念单雄信了。

    在秦叔宝、程知节等人背郑投隋之后,大郑的悍将可谓屈指可数,仅有单雄信、陈智略、张童儿以及张镇周等人了。王行本非常希望,在离狐县的单雄信能够带兵攻打濮阳、卫南诸县。此时,隋军的主力尚在灵昌,后方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