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种坚持

    北京,也许是全国爱好艺术的年轻人,最想到的地方,文艺青年也是“北漂一族”的生力军之一,“北漂”这个词最初不知道是谁先说起的,但却非常贴切的反映了那些在北京挣扎生存着的人们,因为这类人在北京初期一般都很难有固定的住所,搬来搬去的,颇有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漂也可能是指漂泊,代表着“北漂一族”的感觉和心态。

    也许很多文艺男青年的到北京搞艺术,最终目的都是搞文艺女青年,但很显然杨晓哲并不是此类。他是真诚的喜欢音乐,于是在三年前离开了养育自己的土地,来到了陌生的北京。在他刚到北京的时候才二十二岁,而现在却已经二十五,在某些地方这已经够得上大龄青年的门槛了。

    杨晓哲家也是新疆的,和萧平同样出生在乌鲁木齐的他,却远远不如萧平般幸运。三年前,他带着满腔热忱从大学校园走出,不顾全家人反对来到了北京,但是整整三年过去了,他却从最初租住的二室一厅套间搬到了现在这所地下室里,每天伙食费仅仅用五元七角钱。上午时候吃一块二的方便面,里面泡上五角钱的两个馒头,晚上再吃一份四元钱的盒饭。幸好他身体还算不错,不然生病了恐怕连买药钱都没有,更别说看医生了。

    此刻杨晓哲正坐在自己那破旧的电脑前,噼噼啪啪的敲击着键盘,时不时还拿吉他弹奏一段旋律,然后借着电脑屏幕暗淡的光线,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些他人怎么都看不懂的符号。

    头顶上长宽不到二十公分的小窗子里传来了小区里孩童们嘻闹的声音,却一点也无法干扰到杨晓哲的专注。他正在创作一新歌,因为在不久之前他收到一条留言,那个在他大学时与他相恋了三年的女孩子,此刻也终于嫁人了。

    杨晓哲的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痛苦的神色,只是眼神中却会在偶尔悄无声息的流露几分哀伤。

    他俩是通过网络认识的,当时杨晓哲甚至专门坐火车去找她,两个人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两地相隔的爱情。

    但是此刻却只剩下回忆了。

    这只是一个破旧的小区中一间普通的地下室,自然不是用来住人的,但杨晓哲却没有其他的选择----这里租金一个月才八十块,在全北京再也找不到一间比这里更便宜的住所了,更何况这离他白天唱歌的地下通道只有二十分钟路程,还可以节约下车费。地下室不过六七个平方,所有的陈设,也仅仅是一张硬板床和床边的一台计算机而已,还有一边墙角放着的一把吉他。

    地下室的环境有些潮湿,有时甚至还会从房顶滴出水来,但杨晓哲却早已习惯了,只是长期呆在这种环境却让他患上了轻微的关节炎症,胳膊腿的关节一到某些日子就会剧烈的疼痛,但是他却没钱去看病。

    电脑是在大一时候,父母奖励他的,杨晓哲的家境还不错,只是倔强的他自从毕业之后就再没向家人要过一分钱……杨晓哲学的也并不是音乐专业,这只是他的爱好而已,但是这么多年他却为自己的爱好付出了太多的东西,直到今天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值得了,但是杨晓哲却仍然固执的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忽然,放在床头的一步款式老旧的手机响了,还是那种没有和弦的单薄的铃声,可见这部手机已经是多少年前的老东西了。

    “喂?妈?”从杨晓哲的口中,忽然传出了一阵异常嘶哑的声音,仿佛声带遭受了什么巨大的破坏似的,听起来让人不禁有些毛骨悚然:“我好着呢,你和爸别操心了,嗯……放心吧,我给一家公司写歌,过得不错……您二老身体还好吧?……不不!我不需要,我赚的钱能养活自己……就这样吧,嗯,妈妈再见……”

    杨晓哲没有说实话,这谎言他已经整整编织了三年,特别是在他嗓子遭受到巨大破坏之后,他整整花了半天的功夫,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