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天启帝其人(网上转摘,仅供参考)

皇太后的封号。按古制皇帝即位后,应该立即迁入乾清宫居住,但是无人奈何的了李选侍。劝李移宫的奏章如雪片飞来,李选侍根本不理。群臣终于被激怒了,杨涟代表众大臣向李选侍下达最后通牒,让她即日离宫,新皇朱由校也下旨,让李选侍移宫,加上大太监王安对李选侍百般威吓,李选侍只好带宫女灰溜溜迁出了乾清宫,9月庚辰日奉朱由校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启”,是为大明熹宗皇帝。史称此事件为“移宫案”,为明朝宫廷三大案之一。

    ****

    天启帝时期的政治

    天启帝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党势力较大,公正盈朝。杨涟、左光斗、**星、高攀龙等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天启帝即位时尽心尽力,因此,天启帝对这些东林党人也是非常信任,言听计从。

    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袁崇焕,天启二年(1622)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且有罢矿监,安抚辽东的之举。但是谁知不久之后就出了事。

    这时的后宫之中,两颗毒瘤正在悄悄的生长。这两个毒瘤就是魏忠贤与客氏。魏忠贤原为一市井无赖,大字不识,却善于钻营,很快攀上了大太监王安的关系,并结识了当时还是皇太孙的天启帝,天启帝继位后,他的地位自然直线上升,升任司礼秉笔太监。客氏是天启帝皇帝的奶妈,其奸诈而贪权,客魏两人很快结成了同盟,成为了后宫不可一世的力量。王安等太监在后宫逐渐被排挤,客魏的权力覆盖了整个后宫。但魏忠贤并不满足,决心成为权倾朝野,名副其实的大太监。

    一方面,魏忠贤引诱天启帝玩乐,使天启帝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结,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和六部。魏忠贤常常趁天启帝在专心制作木器时启奏,这时天启帝总是厌烦地说:“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了。”魏忠贤据此滥行赐赏,大施刑罚,造成空前的宦官专政。天启五、六年间,屡兴大狱,诬杀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并毁天下东林书院。凡正直的大臣,都被以东林党的罪名惨遭横祸,东林党人被贬、被杀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六君子。天启六年,天启帝还命顾秉谦等人修《三朝要典》,为魏忠贤等歌功颂德。

    ****

    天启帝时期的社会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不仅残酷地排除异己,而且加深了对百姓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极度黑暗,其时,国内土地兼并剧烈,苛捐杂税繁重,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这必然导致了人民的反抗。天启元年,白莲教在山东揭竿而起,奢崇明、安邦彦起事于西南,天启七年,国内还爆发了山东的徐鸿儒起义和陕西的王二之起义。

    天启年间,天启帝不但面临内忧,还有外患。山海关外,后金政权步步进逼,使明王朝面临末日。天启帝却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即位后罢免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势力逐渐壮大,攻陷沈阳、辽阳,进逼宁远(今辽宁兴城),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天启帝不得不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天启帝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对经、抚之争作出合理决断,以致后金军各个击破,攻陷广宁及其周围40余城。在阉党策划下,天启帝杀了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忠臣良将孙承宗、袁崇焕亦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