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宫廷“马拉松”

们在天子

    或诸侯出巡时,手持兵器,在车马前后奔行,以为护卫。

    《左传》记载说,鲁哀公八年三月,吴国攻打鲁国,鲁国大夫微虎准备对吴军搞一次突然夜袭。为此,鲁大夫要精选一批精壮善战、能跑善跃的武士。鲁大夫在庭室帐前设置一个逾越的标志,常人很难能够越过,而只有能轻易的三次越过者方才入选。结果,在他的家兵中选出了善于跃越的壮士三百人,其中包括孔子的学生冉有。

    秦始皇拥有雄兵百万,军中不仅有车士、骑士,而且长于奔跑疾走的甲士即便不戴头盔、不披甲胄而照样能冲锋陷阵、所向无故的,更是不计其数。

    《史记》记述说: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就者至不可胜计。秦将王翦曾带兵和楚军对垒,坚壁自守。王翦终日休士洗沐,安排好饮食,和士卒朝夕相处。时间久了,王翦派人问军中情况,回答说:方投石超距。王翦点点头,说士卒可用。王翦是战绩辉煌的大将军,在他看来在那样的情形下士卒依旧勤于练习,这样的军队肯定能胜。

    汉魏南北朝时长跑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这个时期有位著名的长跑能手是氏族人北魏将领杨大眼。《魏书》记载说,北魏太和年间,高祖自代将南伐,命尚书李冲典选征官。杨大眼自荐随征,李冲不许。杨大眼说,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说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飞驰尚不及,见者莫不叹为观止。李冲说,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于是,杨大眼被选用为军主。要知道,一条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跑动后像脱弦之箭那样笔直,而且骏马飞驰尚不能赶上,这实在是常人难以做到,难怪骄慢的李冲也不得不叹服,委他为军主。杨大眼选为军主以后,跟随孝文帝、宣武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世人仰慕杨大眼的神勇智慧和奔行如飞,以至在宣武帝水平年间杨大眼从前线回到京师洛阳时,观者如市,为的是一睹这位神人的风姿。

    魏晋以后,步兵虽然仍是军队中的主要兵种,但大兵团的步兵作战代之以步骑协同作战:长途追击由骑兵负责,步兵则主要在短距离追击。唐代的兵书《太白阴经》称:探报计期,使疾足之士。这是说侦察敌情,传递情报,要求迅速及时,这就需要奔跑飞速的人。

    宋元时期的长跑引人注目。《梦溪笔谈》记载说,宋代的驿传有三种:

    一种是步递,一种是马递,一种是急脚递。急脚递就是长跑奔行,这种方式在三种驿传中最快,要求日行四百里。金章宗完颜璋在泰和六年设置急递铺,急递人腰铃传递,日行三百里。元世祖忽必烈时,也设置急递站铺,以利于公文迅速传递,当时的传递铺兵一昼夜急行四百里。《元史》说:凡铺卒皆腰系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赉文书以行。元时的急递站铺以十里、十五里为一站,沿途更换铺兵,这相当于在崎岖山路不便马行的地方的长途接力传递。

    元代在军队中专设一种越野长跑,称为贵由赤。元世祖曾在他的禁卫军中,组织了一支善于长跑、武艺高强的快速反应部队,承担从大都(北京)

    到上都(滦京)之间的警戒任务。这些禁卫军,平时就注重长跑训练,每年还规定进行一次越野跑比赛,从大都出发,终点站是京东河西务、泥河儿,全程一百八十华里,所谓越三时,走一百八十里。三时即三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六个小时,六小时走一百八十里,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比赛前三名奖给银锭和绸缎。

    史书记载说,元至元二十四年,为了训练贵赤卫的长跑技艺,开始举行大规模的贵由赤长跑比赛。贵由赤蒙古语意思是快行者。元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中称:在大都则自河西务(今河北武清县东北三十里北运河西岸)起程;若上都则自泥河儿(河北省宣化县东十五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