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危机意识
他这天去王恭厂,意外的发现手榴弹的生产速度快了许多,那炼铁炉都开始使用了焦碳和鼓风机,使出铁水的速度加快了不少,而且那木柄的镟床也有了改进,生产进度大大加快了。
他奇怪地问赵德明:“这是谁给改的?”
“徐光启呀!我们把他请来了,他看了万岁的图纸,受了启发,又重新改了一遍,就成现在这样了!那焦碳,他说是跟西洋人学的,火比煤硬多了,过去出一炉的时间,现在能出三炉了,万岁给的五万任务,奴才可要大大提前了,估计这个月拿下十万没问题了。”
“太好了,朕考虑多长时间的难题这下子解决了!小桂子,马上传旨让徐光启到乾清宫值房待朕招见!”天启高兴地说。
这才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现成的皇家大学校长的材料自己怎么就想不起来呀?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农业科学家。徐光启一生治学严谨,为官廉正,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天启万没想到,当徐光启那干瘦的小老头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的第一句话就差点把天启气个倒仰:“万岁,您别让臣当什么官了,您在直隶给臣一千顷好地得了!”
嘿,他怎么钻进钱眼里了,他要地干什么?想当大地主啊?这还是搞科学的人吗?天启现在有点心灰意冷了!
天启刚要发火,但看着他那一脸诚挚的样子,自己倒愣住了:“是不是我误会他了?难道他是想搞什么育种试验?”
他微微一笑道:“爱卿要的地,朕可以给你,但你得告诉朕要干什么?”
“臣反复研究了气候的变化,臣发现,今后几年,乃至十几年,我大明北部地区都要有几百年来最低的温度,不但冬天相当寒冷,就是夏天,温度也很低,而且变化不定,农作物生长期长的品种,都得大幅度减产,甚至可能颗粒不收,这种坏天气将持续很多年,如果现在不早做准备,我们大明百姓要饿死相当多啊!饿殍千里,就不是一句恐吓的话了!可惜臣跟所有的人说,他们都说臣是疯子,是为自己邀功!”说着,他的眼睛里竟浮出蒙蒙云雾,两颗豆大的泪珠从眼角滚落下来。
天启心里一震,他记得历史书上有这个记载: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和世界北半球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几百年来最寒冷的小冰河季,在这场可怕的灾害和满清进关大屠杀之后,中国人口从一亿四千万下降到六千五百万。这和他说的应当是一回事。
他心情沉重地扶起老人道:“朕相信爱卿的话,爱卿有什么办法救天下苍生?”
“臣一介腐儒,有何能力,但臣从前年起致力早熟、耐低温谷子和小麦的研究,今年终于有了突破,而且产量比同类谷子和麦子都要增产两成以上,臣想大面积繁育种子,可惜没地,没钱,也没人肯帮臣!”他嘴里说着,浑浊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朝下滚落。天启的眼酸酸的,他为徐光启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动得浑身颤抖,大明还是不乏忠志之士啊!
他激动地上前扶起徐光启,一面拿出手帕为他擦着热泪,一面说:“朕相信你,朕就给你一百万顷地和百万移民,你就给朕全种这种谷子!”
徐光启一愣,但立刻说:“万万不可,这地和种地的人只能是滚雪球似的增加,臣现在可没那么多的种子呀!”
天启笑道:“朕的地和移民也是一步步给你呀!朕现在正从各藩王手里收回一些地,原就是准备安置一些从关外移民回来的子民!”现在人们都管那些少数民族叫蛮夷,别人可以叫,自己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