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一章 蜀山剑踪

    蜀山,非指具体哪座山,而是蜀中群山的总称。

    谪仙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漫道雄关,悬崖峭壁,锦竹剑阁,于艰难处,当真让人仿若登天,不敢反窥!

    娥眉,自古便是中原道教盛地,山上道观遍布,虔客不绝。只是到了唐、宋之后,佛教兴起,看上了这娥眉宝地,纷纷在山上建寺受香,渐渐的,居然把道教势力排挤了出去。到了现在,那许多去娥眉瞻仰长眉祖师爷上宫的游客,见了零星几个破败道观,往往是扫兴而归。国之正教,颓废至此,令人徒叹无奈。

    只有丈人峰后两座山峰形成的马鞍形山沟内,有一玉清宫,还算齐整。两重殿宇,纯阳殿供吕祖、丘祖,下殿供宁封丈人和药王孙真人----即孙思邈。

    至于金顶之上,只有那华藏寺等庙宇独揽风采。哪里还有什么剑门上宫?想当年公孙轩辕受广成子传道,迁与娥眉而得道。随后,便是有名的楚狂接舆,是娥眉最早有记录的成仙之人。有诗为证:

    接舆昭冲玄,伉俪变真逸。

    傲然矢微聘,耕织代禄秧。

    凤歌诚文宣,龙德遂隐密。

    一游峨眉山,各载保灵术。

    《楚辞#8226;涉江》载:“接舆兮,桑扈裸行”。

    《论语#8226;微子》第十八载:孔子游列国,在楚见一狂者车说唱。“凤兮!我兮何德之衷,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而已,而已。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听他言之有理,下车试问,狂避而远之。

    皇甫鉴撰《高士传》载:“楚狂见楚昭王政令无常,狂不仕人,谓之楚狂。王使聘通、请治江南,通而不应。使者去,妻从市来日先生少而为义,岂老南昌违之哉。门外车足迹,何深也。妾闻义士非礼不动。妾事先生,躬耕自食,亲识以为衣,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于足夫,负釜甑,妻载维器、变名易姓,隐蜀峨眉山。”

    《峨眉山志》载:“大峨石前,楚狂旧庐”。

    楚狂名6通,字接舆,乃是楚昭王时的方士。正是他为以后道教修真在娥眉萌芽、壮大设下了了铺垫。后人俱称其为山神、山王或山祖,于娥眉山城南建娥神庙,镌碑“娥山之神”,轻示祭祀。

    想那接舆成道蜀山娥眉,壮大了蜀中修真之流。到最后,却被那老子西出后“化胡为佛”演变的佛教又杀了回来,若是真的成了仙在天上,不知会不会对太清宫的人教圣人老子有什么意见。

    叹一番唏嘘,言归正传。娥眉虽是成了佛教名山,但那长眉祖师所传蜀山剑派一向势大,岂是易与?这蜀山剑派最是热衷于除魔卫道,门下弟子时常下山行走便称“炼魔”,而那昆仑、茅山等派弟子行走则称“历练”。历代蜀山剑派都与朝廷、官府关系甚切,凡间出些什么厉害的鬼怪、魔头便往往由蜀山出面铲除。那些佛门和尚在凡间练的是筋骨外功,修的是清心静禅,只为涅盘成佛打基础,不象那清净界的弥陀们练成了金身有无上伏魔法力。是故做那些斩妖除魔的斗法之事实在是力不从心,平时只帮官府度些刑狱、沙场亡魂,或驱些道行不深的厉鬼。不过虽然玄功不济,外功倒确实了得,江湖上说的世上武功出少林有一定道理。而蜀山剑派则最擅长杀伐之事,门下弟子到了心动期便可御剑飞行,动则五、六道剑光呼啸着下山炼魔,遇着厉害的魔头回去找了师门高手,一大帮似流星雨般划过天际,端的是凌厉无比,那魔头还没打就先自气弱了几分。那官府兴旺佛门为的是佛门中人往往不参与世事,只教人万事皆空的道理,正与朝廷方便统治的愚民教育不谋而合。而道门却教人天地至理、百家争鸣的道理,龙虎山道士还闹出个“五斗米教”,官府自然不喜,是以历届都渐渐废拙。只是有时遇着了类似血魔老祖这样危及统治的煞星,还是要抬出昆仑和蜀山来,所以那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