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二章曾府家宴

    但是另外一件事又开始烦扰着李思明。随着《十面埋伏》在内地地上映,万人空巷争相一睹,这场面自是不必说。但关于这部电影的导演,李思明这个人的北大教授身份被内地人争相谈论着。大学教授拍电影是进步还是例退?有人说这是向金钱折腰,缺乏知识分子的骨气,是对国家科技事业的背叛,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却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有人开始为知识分子待遇低下的问题鸣不平。这一争论结果演变成了全国大讨论,李思明成了公认的知识分子“下海”第一人,在很长地时间内成了典论声讨的对象,是个“反面典型”。这是李恩明所想不到的。

    而香港的主沫媒体也参加了这一讨论,不过他们是从知识分在在内地的政治经济地位的角度来讨论的,将李思明看成了“反主流”的知识分子英雄。各大媒体争先恐后地要求采访李思明,想知道当事人的看法,李思明被弄得不厌其烦,只好宣布“闭关”。李思明的北大教授身份,被好事者证明是货真价实的,李思明在北大编写的教材,被香港科大引进.成了本科生的必读科目,而科大的董事们正在商量是否聘请李思明担当客座教授。

    “想低调一点都难!”这是李思明当时的心情。

    一辆豪华的高级轿车,从外面畅通无阻地驶进曾智别墅院内。客厅里正坐着一位中年人,看上去跟曾智长得并不像,曾智正小心地陪着说话。这就是曾智的三叔,曾氏家族在香港的掌舵人,李思明经常在报纸的头条上毒到他的尊容。

    “阿明,你回来了。过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三叔”曾智瞧见李恩明想溜,连忙冲着门外大叫道,旋而对着他三叔道,“三叔,这位就是我北京的哥们李思明。”

    要说曾智地三叔,李思明来香港也不算是不少日子了,按人之常情,也应该拜会一下.但是李思明在面对长辈时。总是觉得很不自在,所以对曾智三叔的邀请屡屡推辞。而曾智比李思明对那个大家庭更不自在,所以巴不得不去赴家宴。

    “小李,你的架子真是大得很,我家庙小容不下你这个大人物,今天下我丢下这张老脸,亲自来请你去我家怎么样。给个面子吧?”三叔一见面就挑李思明的不是。三叔中上等个子,有些发福,但面色还不错,今天看来是专程来邀请他们参加家宴的。并没有穿西服。穿着一身扑素的中式短衫。

    “那哪能?我寻思着,您是长辈,我这个晚辈一点成就也没有。不好意思去见您,这不,刚拍了一部还算过的去的电影,赚了一点小钱,就和阿智商量着去拜访您。阿智,你说是吧?”李思明感到十分不好意思,三叔说的在理,错在他自己,他可不敢当面说别人地不是。

    “是、是!”曾智点头附和道。

    “算了。不和你们小辈计较!”三叔站起身来.挥了挥手。“改日不如撞日,现在就去吧。”

    李思明和曾智苦着脸,开着车跟在他的车后面。而小刀却不愿跟着,李思明也就不管他。

    曾智的三叔说是家宴,等李思明赶到时,曾家的别墅里到处都是人,三叔有两子一女,四叔有一子两女,而最小的五叔也有三个到处乱窜的半大小孩。这还是直系的.旁系地更多。人人都用李思明很不舒服的眼光看着他,这让李思明体会到曾智不愿出席家宴的问题所在。

    打扮光鲜的亲属们,用一种看乡下人地目光不屑地看着李思明,而曾智却体会到一种警惕目光,仿佛害怕曾智会将他们口袋中地钱给偷了。生在这样的一个家族里,就得有被别人提防的思想谁备,当贫穷时,大家可以同甘共苦,但是后辈们却只会想着如何多占一份。

    “李先生,很高兴见到你!”曾智五叔说着没有营养地话。

    “我也是!”李思明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我听说李先生原是位教授,怎么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