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章 这是我的专利

    李思明在剧院外的宣言,已经让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惊诧万分.而剧院内的来宾们也在李思明话音未落的时候,就在交头接耳地谈着他的狂妄自大。

    正如《纽约时报》驻洛杉矶的记者梅丽尔#8226;惠勒,这位在未来将是采访李思明次数最多的外国记者.后来在报纸上所写的那样:“李思明是我所见过的最让人难忘的中国人。他年轻但很沉着,看似漫不经心却恰当好处的让你对产生信任感。他风趣健谈.对美国历史的了解要比大多数美国人要熟悉的多.这也是他所认为的那样.即美国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远比不了中国人对美国历史的了解。可是就在这闲聊之中,让他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而你没有机会提出你的问题.你只能当他的观众,并对他所说的话深以为然。这样的人有时却给人以狂妄的感觉.这是与大多数中国人给我们的印象恰恰相反.但是这二十年以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你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他的自高自大,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甚至让华尔街的经纪人们不得不再三研究.以免错过了机会。”

    但是在1983的时候,李思明给美国人的感觉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楞头青,这个楞头青的身上罩着许多光环。

    大卫#8226;弗兰克尔还在为李思明刚才的话耿耿于怀.从他的角度来看.李思明刚才所说的话实在是“不合时宜”。

    “大卫.中国有句俗话: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意思是说让事实说话。李思明这个人.虽然爱吹牛.不像我这样踏实,但是可信度还蛮高的。”曾智在弗兰克尔耳边嘀咕道,顺便抬高一下自己。

    “老板,我是担心这会不会惹火上身,让公司承受损失?”弗兰克尔担忧地问道。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相信我没错的。”曾智神秘地一笑。

    “真不知道谁才是老板?”弗兰克尔嘟囔道。

    众人终于进了剧院大厅.这个剧院为这次颁奖典礼,专门做了装修。这是一幢中国风格的大型剧院,内设坐席2048个.对于李思明来说.特别有意义(作者注:历史上是从第十六届起,连续三届在那里举行颁奖仪式)。

    来宾中当然首推是那些获得提名的电影中的演职员,人人盛装出席.有的珠光宝气,有的标新立异,有的寻求简约自然,俊男美女多的是。但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最终的奖项会花落谁家。

    从1936年至今,著名会计公司普华永道一直掌握着奥斯卡的“命脉”,全权负责寄送和统计选票的工作。在统计初选票数时.该会计公司为每个提名种类派出两名会计师.所有票数至少反复核实三遍。复选的选票由四名会计师分别统计。他们背靠背工作,并且不许交谈。统计结果报给两名主管会计师。这两名高级会计师是发奖仪式颁奖人打开信封前唯一知道结果的人.而且他们是唯一了解得票数目地人。这些选票及统计地原始资料保存五年.然后销毁,所以没有人知道得奖人是大获全胜还是险胜。

    普华永道采取了最古老的措施,那就是人工计票。如果普华永道碰上票数非常接近的案例.会不厌其烦.一数再数,绝不留下可能的争议和后患。如同对待后来先进的电脑技术那样。普华永道始终坚持以不变应万变.来对付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正是因为该会计公司一贯公正中立的立场,使得那些好莱坞高价律师们不敢轻举妄动,也保证了奥斯卡奖这一世界电影界最高奖项地权威性和经久不衰的魅力。

    虽然各影片在获得提名之后.奥斯卡评审委员会有个“内部放映”的机会,但是从来就没有一个人会从头至尾将每一部电影看完。各大电影公司所以纷纷刊出广告,用谦虚的口吻介绍自己的电影.给每位评委寄出一份录影带。那些明星也使出浑身解数,纷纷做秀.让委员们加深一下印象。奥斯卡小金人就像一个魔咒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