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一章五角大楼应该很羡慕

起了各界地关注。

    这篇报道是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这让爱尔兰军方很是被动,事情闹大了,弄得不好就是被扣上“冒功”或者“背叛历史”的大帽子。在这篇报道发表的第二天,爱尔兰军方就通过驻美大使馆,表示会提供一支七百五十人部队拍摄。

    不过这也给李思明带来了一个新麻烦。他本不指望爱尔兰军方会让步,所以就大张旗鼓地征集美国二战军迷,这些人的热情反应却是令他颇感承受不起。

    因为自从发布了这一则广告之后,各媒体像是闻到了鱼腥的猫一样,对这个广告挺感新奇,也自动地转载和报道,结果所有美国人都知道了。麦克肯纳公司的电话响个不停,这一次玛格丽特-摩尔女士没有来得及抱怨,更没来得及威胁,因为经理大卫弗兰克尔似乎早就预料得到这种情况,提前安排两位新职员协助她接听和登记。

    但是爱尔兰军队已经答应出士兵了,这些经过正规化军事训练的士兵地军事素养,当然是那些军迷们所不可能比拟,李恩明很庆幸、当初打出广告没有公布具体人数,要不然会有人控告他发布假广告。

    即使人数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军迷们的热情却让麦克肯纳公司全体人员招架不起,有人甚至长途驱车数百英里,就是为了能有机会当面提出申请,以获得机会。有许多军迷们平时也会聚在一起谈论二战战史,看相关电影,有时还会玩一些军事游戏。但这次不同,场面一定很壮观。因为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无疑称得上一次军迷的狂欢节,还能领略异国风光,何乐而不为呢?说不定在电影里还能有露脸的机会,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面试的那天,很是热闹,那些军迷身著自己保存地心爱的二战美军军服,在麦克肯纳公司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甚至排到了下个街区。这些制服五花八门,海陆空样样俱全。这些人有快餐店的职员,有快递工人,有大公司的白领,还有一些本就是退伍军人,甚至还有一些是军品店的店主。有些人是结伴而来的,他们是军迷俱乐部的成员。他们排着长长地队伍,一度引起了交通堵塞。这些人还自发地来个现场军事队列表演,也是有模有样,让成群地记者大饱眼福的同时,自己也上了报纸头版。

    既然如此,那么麦克肯纳公司就可以用十万分挑剔的眼光来挑选“美国大兵”,太高的。不要,因为太鹤立鸡群:太矮,也不要,那有辱美军形象:太帅?更不行,不能把阿汤哥也给比下去了,咱要的是“英气”!你,说的就是你。你可以回家抱孙子了,这里不是养老院!还有你,不去上学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可是被刷下来地军迷却不死心,央求道:“先生,给一个机会。我不扮美军,我扮纳粹还不行吗?”

    “天哪,你难道不知道你的皮肤是黑色的吗?”负责选群众演员的助理导演埃里克格林伍德头都大了。

    “先生。为什么不要女兵,你们是不是搞性别歧视?”有少数女军迷抱怨道,她们身著军装,混在一群大男人之间,很是惹人注目,谋杀了记者地不少胶卷。

    “这个嘛?剧本中没有女兵。”格林伍德不敢太得罪她们,尤其是这个罪名,“我们还有一些女打字员,但都是平民,你们可以考虑一下。”

    “万岁!”女人们高呼着口号。

    “五角大楼应该很羡慕!”有记者感叹道。没法不羡慕。要是五角大楼在征兵的时候,也能出现这种热情高涨的响应。那部长先生应该高兴坏了。

    军迷们热情,记者们热炒,麦克肯纳公司和李思明地名字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报纸的重要版面,人人都在议论李思明的这一部二战电影。但走到目前为止,剧本的内容外界只能略知一二,要是提前让人知道了,那就太没悬念了。

    就在李思明明拍这部与诺曼底有关的电影,忙得焦头烂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