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六十九章 吐蕃归化

能退而求其次,逼吐蕃人臣服好了,直接占领或是可控自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赵恢生平第一次主管某事,自然是干劲十足,他下令全军先对已占领地区的吐蕃人区别对待,没收残余抵抗的那些农奴主所有财产,并分给他们的农奴,但赵恢却没有杀掉那些农奴主,反而将其纵放,这样一来农奴们担心主人回来报复,就算心里不愿也不得不依靠大宋了。这一政策在其后的战斗中挥了巨大的威力,不过一万多人的宋军在苦寒的高原上竟然越打越多,一年后竟然暴增到十万之众

    虽然对吐蕃贵族对农奴们残酷的压迫非常愤慨,而喇嘛中的“活佛”们也有不少劣迹斑斑,但赵恢知道即使是那些农奴,依然有很多人还对他们奉若神明,这种信仰并不是光靠利益驱动就能粉碎的,再加上农奴普遍没怎么受过教育,天生聪明的毕竟是极少数,全靠他们来治理吐蕃很不靠谱。于是赵恢又对吐蕃的上层进行了分化瓦解,原吐蕃各部头人土司之中中只要拥护大宋领导的就尽量予以留用甚至升迁,当然这只是官阶上升,论手中权柄的话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当初的土皇帝相比,但他们见识了大宋如今可怕的实力之后,也只能用这个来自我安慰了。至于那些“活佛”之类的高僧赵恢就更加优待(至少形式上是这样),只要他们不明确鼓动吐蕃牧民反对大宋朝廷,大宋就保证他们的地位财富不受损失。但权力是肯定与他们无缘了,这些家伙的影响力太大,放权的话很容易尾大不掉。

    除此之外,赵恢为了免除后患,还将原吐蕃的土地一分为三,将其中有汉人杂居的那一半土地独立建省或是并入相邻省份,这样以后就算吐蕃出问题,危害也要小得多了。而以后大宋会无偿给农奴等下层出身的吐蕃子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他们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他们在各级官吏中的比例将越来越高,而民智大开之后,他们将对大宋的解放愈感激,吐蕃出现反乱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