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章四十七思迷

    数十席地而坐的小屁孩们在齐齐诵读,“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老学究是大汉青州绑票来的,虽不乐意吴越这种请人的方式,可架不住权势逼人,不得不委屈在吴越王宫内开课讲学。自然也有吴越本地贵族们也乐得旁听。按照大汉的看法,王宫内随便人进出不可思议,还办学让两院贵族也来听课更是不甚解。不解就不解吧,课还得好好讲。“那个,你来说说”

    小孩子立起来,白了一眼,“先生,学生要是知道了,还请先生干嘛?”

    老学究恨恨指着小孩子,“你。你。”

    “先生息怒,先生要是讲过了,学生不知,那就是学生懒惰,罪在学生。先生没讲过,那么学生又非圣贤何能知之,所谓知之谓知之,不知谓不知,学生不敢妄言瞎说。”小孩子倒是条理清楚。

    老学究恼恨着摇头,“也罢,好好听了,明天再问回答不出就要抄写一百遍······”

    杨晨毓看着那里面数十学生和近百旁听的贵族,倒是好笑,这个先生也算有点肚量,回头和羽林郎王建说道,“去,告诉那个先生,很好,寡人很满意。不过要教就要教全,不要教一半留一半,还有千万别曲解先贤原意。另外打赏花生一包、蒸乳鸽一只、高粱三两,中午送去。”

    “大王,打赏是不是那个?”

    “哪个?吃午饭加菜么,多了吃不下也是浪费。”杨晨毓摇着头走向另一边教室。心里直嘀咕,现今是国库和寡人收入分开,国库再有钱,打赏的可是本人私产,太靡费不好,要面子受活罪亦非善事。

    老远看着特设班内一百多子弟规规矩矩直座在软蔺草席子上,小猪在第一排,高站着,“天性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后面学生跟着诵读三遍,然后是大儒崔琰款款而说。杨晨毓也忍不住默默记下。虽不是儒学,可这个年代儒家也是有点包容心,毕竟书就那么几本,你不读的话,知识面就很窄了,故而也会读些许对自家胃口的书。不过周易么,也能算半本儒书了,反正这个年代互相借鉴也不少。

    接着就是继续讨论孝和根,谈孝必须谈及根,中国人重根,也特别重史。士、大臣、武夫以及王的根在史,氓之根在家族在祖先后代,这些和孝有着极其深刻的联系。重孝道,然后谈得上忠义,再而能说青史留名云云。杨晨毓默默在后排找个空地安坐下静静听讲,前世他不明所以,今世反正每日也有些空闲,何不聆听大儒亲口讲学。

    小猪是虞越王,也是将来的继承人,至少在吴越大家都把小猪当作巴结的对象,最独立特行的也只是不得罪。好在小猪性格脾性随和,又不交结外臣,只是老旧贵族圈子里和年纪相仿的一起玩耍罢了。杨晨毓自是放心不少,好色其实也不算什么错,不过小猪这把年纪是不是也该到食色知味了?杨晨毓忍不住想万一自己过世后,小猪和兄弟们会不会互相攻杀?想想权力这个东西还是会使得很多人变色伪装,吃不准,难免呆了会。

    “先生,那个,如果是家长不对,而家长又要你去做不对的事,那该怎么办呢?”小猪问道。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说是简单,做起来难,不过做小辈做臣下的谏过诽谤是因该的,把话藏起来,确实奸吝所为。不过话也不能这么说全,怎么谏议,怎么说话学问就大了。”崔琰喝口茶,慢慢解说起来。底下的贵族们也听得如痴如醉,浑然不觉吴越大王也在最后一排旁听呢。

    “沁园公主,于孝道处何解啊?”

    虞莹自己攒了笔钱,向大王要了三亩地,自己按照自家想法建造了一座很是别致的小院,时人称沁园,故而以沁园公主来代称虞莹,虞莹也以故沁园公主自比。还好那帮老学究没纠缠,否则和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