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七情之虹-眉毛

太远,就会有一种让人看了不舒服的感觉。

    眉毛经常与眼相配合,比如浓眉大眼、峨眉细目、眉清目秀、和眉善目等有关眉眼的描述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另外眉毛还可以直接调整脸形,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

    如果眉头靠向内侧,则属于内向状眉型,这种眉型使面部有紧凑感,给人以严肃威武的印象。如果两眉头过于靠近,就会给人不开朗、忧郁、严肃的感觉。相反,以内眼角正上方为界,如果眉头在外侧,则属于离心状眉型,这种眉型会有舒展、温和的感觉。如果两眉距离太宽,就会产生愚钝、呆板的印象。

    在今天,眼睛被诗人们誉为心灵的窗户,是面部最生动最活跃的部位,喜怒哀乐、痴呆灵秀,尽现于此。但是在古代,眼睛是装饰性较差的。贴睫毛、割双眼皮是近代人的事情,而眉毛的可塑性、装饰性则极强,甚至可以完全剔掉,重新画一个。

    由此可知中国人对眉的审美认识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在这期间基本上形成了眉的审美标准。

    眉的内侧较粗圆、稍低于眶缘,称为眉头;外侧呈尖细状、略高于睑缘,称为眉梢,眉头与眉梢之间相对平直的部分称为眉体或眉腰,在眉体与眉腰相接处是眉的最高点,称为眉峰。眉头内端一般位于眶缘稍上方,其尾端在唇峰、鼻翼外缘和外眼角连线的延长线上;眉体一般较为平直,位于眶缘之上;眉峰位置应是自眉梢至眉头的直线距离外/3处。如果眉峰在直线距离/2处,则使上升线鲜明,可以将脸盘拉长,这种眉峰适合于脸短者。如果眉峰在直线距离外/4处,则使其离心感强,可以使脸盘显得宽。

    从横向观,内侧/3的眉毛多向上生长,与眼水平线约成0-80度角,眉体的眉毛则呈0-30度角或在水平方向生长,眉梢处眉毛向下生长。从纵向观,眉毛可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眉毛生长方向向下,中层则呈横向上长,而下层向斜上方生长,如此,眉毛上、中、下三层互相重叠,眉毛看起来就会有较强的立体感。

    如果说眼睛是脸上的主题,那么眉毛至少也算个“副题”了。说眉毛是内心的晴雨表应该不过分吧。扬眉、蹙眉、横眉等动作,必定在透露着兴奋、愁苦、愤怒的心情。晴雨表应该是灵敏的,所以眉毛的样子,它的长短、弧度、浓淡、色调,都很微妙地在表达着一些情绪,影响着一个人的形象。

    古诗中一般将美女的眉喻为远山、春山,远山很淡,这是无可怀疑的,春天的山不像夏天的山那么浓郁,因此这些颜色都是淡淡的。汉代的眉式有八字眉、远山眉、广眉,这些眉样唐代还有,白居易《新乐府#83;时世妆》:“双眉画作八字低。”《西京杂记》载“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汉卓文君眉如远山,一时成为时尚,称为“远山眉”。汉氏伶玄《赵飞燕外传》载,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两汉流行广眉,当时民谚有“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的说法。隋朝盛行长峨眉,唐初又流行广眉。唐诗人张籍《倡女词》:“轻鬓丛梳阔扫眉。”开元、天宝后,长眉再度时髦,又称柳眉。唐诗人王衍《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在这首诗中春山喻美人的眉峰。古代女子用黛(青黑色颜料)画眉,故称眉为眉黛。

    温庭筠描写女人最多的是眉毛。就眉毛画出来的形状颜色也有很多讲究,或有个山一样的眉峰(眉黛远山绿、宿妆眉浅粉山横、一双愁黛远山眉、远山眉黛绿),或要细长(髻鬟狼藉黛眉长、频低柳叶眉、欲敛细眉归绣户),颜色也不全是炭黑色的(黛眉山两点、眉黛远山绿、谢娘翠蛾愁不消),颜色深浅也有讲究(妆浅旧眉薄、两蛾愁黛浅、眉浅淡烟如柳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