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巴黎

的影响也是复杂的。十九世纪俄罗斯旧现实主义的大师们揭开了我对现实社会认识的帷幕。从诗上说,我是喜欢过惠特曼、凡尔哈仑,和十月革命时期的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布洛克的作品的;由于出生在农村,甚至也曾喜欢过对旧式农村表示怀恋的叶赛宁。法国诗人,我比较欢喜兰波。我是欢喜比较接近我们自己时代的诗人们的。(《〈艾青选集〉自序》开明书店95年版。)

    另一方面,巴黎的光怪陆离的生活,也对艾青产生了另一种影响。巴黎给了艾青种种苦难,甚至使这位年轻的求学者遭受到不少凌辱。这一切,使这位年轻人憎恨巴黎,诅咒巴黎。

    诗人回国后陷于囹圄之中,对于巴黎的深刻印象,又在心中呈现,写出了《巴黎》一诗。

    巴黎的种种色彩在诗人眼前闪现着,巴黎给于诗人的种种感受在诗人的心中翻滚着……

    一般来讲,立《巴黎》这样的题目来写诗是很难把握的。因为面对这样一个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写它什么?怎样表现呢?太难了!可是,年轻的诗人却异乎寻常地写出来了,充分地展示了诗人的才华。

    这首诗比较长,诗人写了巴黎“光荣”的一面:

    “……革命/暴动/公社的诞生/攻打巴士底一样的/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而且忠诚地记录着:/你的成长/你的年龄,/你的性格和气质/和你的欢喜以及悲哀/巴黎/你是健强的!”

    而更重要的一面,是诗人写了自己对巴黎的憎恨,深刻地揭示了巴黎的神经质,写出了这个大都市一个又一个悲惨画面:

    “已使得多少人们/抛弃了/深深的爱着的他们的家园,/迷失在你的暧昧的青睐里,/几十万人/都化尽了他们的精力/流干了劳动的汗,/去祈求你/能给他们以些须的同情/和些须的爱怜!”

    而且,诗人毫不客气地发泄着自己的忿懑,说巴黎是个“患了歇斯底里的美丽的妓女”,还说巴黎是个“铁石心肠的生物”。

    但诗人对巴黎并没有绝望,在诗中,诗人也毫不含糊地表达出了自己的信念:

    “巴黎,/我恨你像爱你似的坚强:/莫笑我将空垂着两臂/走上了懊丧的归途,/我还年轻!/而且/从生活之沙场上所溃败了的/决不只是我这孤单的一个!/----他们实在比为你所宠爱的/人数要多得可怕!”

    还可明显地看出,对于巴黎,诗人所表达的已不只是个人的恩怨,而是站在受难者一边的群体意识。诗人很年轻时,就有了这种阔宽的胸怀和广大的视角,实在难能可贵。

    诗人的心是开放的。

    监狱的高墙能锁住诗人的身,却锁不住诗人的心。黑暗的囚室,反而使诗人的心更深沉了。他想到了十分遥远的巴黎,更想到了在巴黎挣扎着生活的广大民众……他的视野是宽阔的,并带有一种历史感。这种朴实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成为这首诗成功的土壤……

    诗人把巴黎人格化了,赋予了巴黎以生命。巴黎的种种神态,在诗人的笔下鲜明地展现出来----巴黎有时嘶叫着,有时垂头丧气,有时疯了一般的袒胸露肉,有时又无止息的用手捶着自己的心肝……把巴黎人格化,是这首诗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由于基调的需要和情绪的需要,这首诗的诗句基本采用了短促有力的节奏,极好地表达了诗人那种愤懑、甚至诅咒的急切心态,这也和巴黎那种变化莫测的神态相适应,构成了这首诗的又一特色。

    诗人后来在谈到《巴黎》和《马赛》这两首诗时曾这样说:“这都是在监狱里写的。《巴黎》是企图画出这座资本主义世界名都错综复杂的画面,我概括了它的一些特点。《马赛》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是从现实的角度去写的。自然,《巴黎》的概括要比《马赛》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