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蝴蝶兰

    蝴蝶兰

    [兰科]

    [蝴蝶兰属]

    别名:蝶兰(台湾植物名汇),台湾蝴蝶兰(台湾植物志)

    拉丁名:halaeopsisamabilis

    蝴蝶兰是单茎性附生兰,茎短,叶大,花茎一至数枚,拱形,花大,因花形似蝶得名。其花姿优美,颜色华丽,为热带兰中的珍品,有“兰中皇后”之美誉。

    产地分布:

    蝴蝶兰是在750年发现的,迄今已发现七十多个原生种,大多数产于潮湿的亚洲地区,自然分布于阿隆姆、缅甸、印度洋各岛的、南洋群岛、菲律宾以至台湾。台东的武森永一带森林及绿岛所产的蝴蝶兰最著名。但由于森林砍伐与采集过度,资源明显减少。作为商品栽培的蝴蝶兰多是人工杂交选育品种。蝴蝶兰原产于亚洲。在我国台湾和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台湾出产最多。

    形态特征:

    茎很短,常被叶鞘所包。叶片稍肉质,常3--4枚或更多,亡面绿色,背面紫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镰刀状长圆形,长0--20厘米,宽3--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有时歪斜,具短而宽的鞘。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长达5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分枝;花序柄绿色,粗4--5毫米,被数枚鳞片状鞘;花序轴紫绿色,多少回折状,常具数朵由基部向顶端逐朵开放的花;花苞片卵状三角形,长3--5毫米;花梗连同子房绿色,纤细,长25--45厘米;花白色,美丽,花期长;中萼片近椭圆形,长25--3厘米米,先端钝,基部稍收狭,具网状脉;侧萼片歪卵形,长2--35厘米,宽4--22厘米,先端钝,基部收狭并贴生在蕊柱足上,具网状脉;花瓣菱状圆形,长27--34厘米,宽24--38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收狭呈短爪,具网状脉;唇瓣3裂,基部具长约7--9毫米的爪;侧裂片直立,倒卵形,长2厘米,先端圆形或锐尖,基部收狭,具红色斑点或细条纹,在两侧裂片之间和中裂片基部相交处具枚黄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长5--28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狭并且具2条长8--8毫米的卷须,基部楔形;蕊柱粗壮,长约厘米,具宽的蕊柱足;花粉团2个,近球形,每个劈裂为不等大的2爿。花期4--月。

    生态习性:

    喜高温、高湿、半阴环境,越冬温度不低于8度。由于蝴蝶兰出生于热带雨林地区,本性喜暖畏寒。生长适温为5~20c,冬季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c容易死亡。在岭南各地如要进行批量生产,必须要有防寒设施,实行保护性栽培。如果家庭小量种植,在遇冷时立即移入室内便可以安全过冬。对它的繁殖大多采用细胞组织培养,经试管育成幼苗移栽,大约经过两年左右便可开花。有些母株当花期结束后,有时花梗上的腋芽也会生长发育成为子株,当它长出根时可从花梗上切下进行分株繁殖。其盆栽的植料不宜用泥土,而要采用水苔、浮石、桫椤屑、木炭碎等,或者直接把幼苗固定在渺楞板(又称蛇木)上,让它自行附着生长。这种栽培方法乃系仿照它在原始时的生态环境。当它开花时把整块板子挂在墙上观赏,确实别有一番韵味。蝴蝶兰的气根颇多,其根尖翠绿,相当敏感,要细心加以保护,切不可触动损伤,否则,就好像打坏了人的嘴巴,要正常进食就困难了。蝴蝶兰喜欢潮湿和半阴的环境,要求空间经常保持湿度50%~70%,盆内不能淋水过多。如果种于家居阳台,在晴日最好每天洒湿地面三四次,让它的植株能吸收蒸发的水分。在夏秋季节不能让阳光直射。但早上的朝阳对它生长最好)应充分加以利用。如果春季阴雨天过多,晚上要用光管给它增加光照,以利日后开花。对于施肥方法与栽培舞女兰差不多。蝴蝶兰对病虫害的抵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