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戏曲里面的角色

    戏曲艺术所表现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但又不是完全按照生活的原貌来表现而是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所表现的内容更具有典型意义。这就是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

    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又称作“角色行当”、“脚色行当”简称“行”。实际上行当与角色二者的原意是有区别的。角色是传统戏曲中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分、性格等特征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例如把剧中的一般男子称为“生”老年妇女称“老旦”性格粗豪的男子称“架子花脸”(副净)等。行当是传统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型它是依据演员所扮演不同的角色类型及其表演艺术上的不同特点逐渐划分而成。角色是指剧中人物的类型行当则是指演员的专业分工。后来由于某一个行当的演员往往专门扮演某一种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在习惯上角色和行当便常常被互借通用形成“角色行当”合用的说法。

    行当的划分在京剧和其他各地方戏曲中普遍存在。京剧行当直接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行当划分的特点在京剧的展过程中又形成了本剧种的特色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京剧行当的历史传承

    中国戏曲表演有行当之分由来已久。早在唐朝的参军戏中就有“参军”、“苍鹃”两个固定角色。在宋元杂剧和明传奇时代有“杂剧十二科”之说角色分为:副末、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老旦、正旦、小旦、贴旦、杂。179o年徽班进京时徽剧有九门角色:末、生、小生、外、旦、贴、夫、净、丑。继徽斑之后进京的汉剧角色最为齐整分为十门: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这是京剧形成以前行当划分的情况。

    京剧自形成以来在行当的划分和归类方面经过了几次变化。最初京剧的行当划分为“十行角色”即: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稍后又有另外一种“十行角色”的说法即“生旦净末丑跟头(筋斗)上下手”其中的“跟头”、“上下手”都属于武行这种说法实际上只是六个行当。

    本世纪2o年代“梨园公会”(京剧演员的组织)曾将京剧演职员分为“七行七科”。舞台演出人员分“七行”:老生行、小生行、旦行、净行、丑行、武行流行。“武行”是演武戏时的各类配角。“流行”是演出时打旗、跑龙套的演员又称“文堂行”除打旗、跑龙套外还兼演各种男性零碎活。后台服务人员及舞台和后台协作人员分为“七科”:音乐科即文武场面现在称为乐队;刷装科即管衣箱的又称“箱倌”管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和旗包箱;容妆科又称梳头的专门为旦角化妆的人员;容帽科即管盔箱的;剧通科即检场的;交通科过去负责催戏、跑道儿的伙计;经励科负责联系剧场、组织业务的人员。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的七行七科又生了变化。七行进一步简化、合并逐渐确定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七科之中随着整顿剧团、净化舞台、健全工作管理制度经励科、剧通科、交通科已经被取消其余四科主要由乐队和后台管理人员取代。

    (二)生、旦、净、丑

    京剧行当的展演变总的趋势是由繁而简直到今天生、旦、净、丑成为京剧的四大行当。上千出的京剧剧目中有不可胜数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可以归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个大的行当中还可以再做更加细密的划分。下面按行当分别予以介绍。

    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1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人物形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