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中国古代礼俗的基本内容

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仪尚适宜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

    今天我们要保持和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即如二程所主张:“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体的。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举行各种仪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公司开张、儿女婚嫁各种节庆活动都有不同的仪式。我们要把握好各种仪式的规模就必须掌握好适度的原则要使必要的仪矩同现代文明相结合相关的活动既隆重其事又不至于华而不实。我们尤其要反对那种借婚丧庆典之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反对那种认为仪式越隆重越好越豪华越合乎礼规的做法。如:当今不少新婚夫妻为使婚礼够排场摆阔气互相攀比搞到债台高筑造成巨大浪费。甚至有些领导干部不顾影响为子女以权谋私收受大宗贺礼助长奢靡之风。这既不符合我们优良传统又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民情。

    三、礼貌待人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淡无论过去和现在都给人以启迪。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与人为善

    与人相处为善当先。而这个“善”应是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缛节。《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注:《礼记-曲礼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

    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只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交人其实是小人所为。《论语-子罕》载:孔子看见穿丧服、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相见时即使这些人年轻孔子必定站起来。行过别人面前时一定快步走过以示敬意。

    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先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体谅别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强人所难。不苛求别人做不能做的事不强求别人接受不喜欢的东西。古人说:“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注:《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论语-颜渊》)”就是这个意思。在与人交往中幽默与善意的玩笑往往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但决不可戏弄取乐。如果拿别人姓名为笑料或给人起不雅的绰号都是十分不敬的。南北朝时颜之推就曾对此种不敬气愤而言:“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相指名为豚犊者有识旁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二)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因此《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