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o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
-->>(第14/2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