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李清照

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o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6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

    -->>(第9/2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