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九十一章政变


    所有的恩怨,都会在这一天有斤,了结了

    轿子刚刚走了没有毒少远,忽然远处传来了阵阵马蹄之声。

    “大胆。谁敢在这个地方骑马!”肃顺勃然大怒,从轿子里伸出头来:“抓。给我把这胆大包天的人抓起来!”

    几个戈什哈去了没有多久就转了回来:“中堂。抓不了,是洋人,就是前几天进入北京的那行,叫什么乔尼的英国人。”

    “混帐。混帐!”肃顺面色铁青,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些洋夷也实在太猖狂了些。这里是天子脚下,岂容洋夷撒野?来人,今天我要好好地教刮一下这些洋夷!”

    骑在马上过来的的确是英**官乔尼中校,跟在他身后的总有百来洋夷士兵的样子,肃顺铁青着脸走了过去,略拱拱手说道:

    “乔尼中校,难道你不知道这里不可以骑马吗?”

    “为什么?为什么不可以骑马呢?”乔尼好像显得十分不解,耸了一下肩膀:“对不起,我是真的不知道,如果有什么冒犯的话,我希望能够得到界删生公大臣、六部十卿存养心殿前行然后,奕进至殿内,站于御案左侧,以议政王身份接递奏疏,呈予御览,由皇帝和太后共同阅看。恭亲王参与议政,为两宫皇太后提供决策处理意见。

    从这天开始。清政府的最高统治大权,便以这种极为特殊的形式出现,即太后垂帘与亲王议政的联合主政形式出现。

    这是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联合动政变,推翻八王赞褒制而产生的新体制。

    此前,十月初五日,内阁公布取消肃顺等所定的“棋祥”年号,以“同治”年号代。定以明年为同治元年。“同治”是指两宫太后与皇帝共同治理大清天下之意,而非太后与亲王共同治理天下也。

    “棋祥”是赞襄八大臣为新皇帝所拟的年号。当时已铸币、印历,为新君登位祝贺。政变后改年号为“同治”另铸“同治通宝”

    皇帝、太后、亲王,都要治理天下,问题就复杂起来。好在当时同治帝年龄尚小。只是个摆设。那“垂帘”与“议政”又是怎样的关?

    在皇帝登极大典上,内阁明上谕,公布了统治中枢的主要大事处理程序。第一步。地方大员及军营的折报均先呈两宫太后披览;第二步,交议政王、军机大臣“诈议”后提出意见;第三步,再把议后的文件交太后裁定;第四步,按太后的裁定意见再由军机处拟旨;第五步。再呈请两宫皇太后审正后正式颁。

    其实所谓两宫太后,仍主要是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一直是个陪衬和摆设。上述程序已经够复杂了,一份文件递来递去,如果出现分歧,出现争论,争来争去可就麻烦了。肃顺集团是太后和恭王联合推翻的,自然得他们联合实行权力统治和权力分割。

    在分割当时的权力时,奕是想多一些得到权力的。但是,他也如同肃顺那样小看了慈禧太后。在推翻肃顺集团之后,她已取得了更大实际的统治和斗争经验,她知道手中无权就要任人宰割?在当初她与肃顺集团拼杀过,最后胜利的是她。但是,没有奕的支持和参加,她绝无成功的可能。所以。她要给恭亲王更多的权力。

    但她更知道。如果以为恭亲王会永久那么拥护她,也是天天真了。以后,会有矛盾产生的,说不上会有你死我活的尖锐矛盾产生。

    所以,在新的政权出现时,她一定要紧紧地抓住最高统治权,要弄明白“垂帘”和“议政”的关系。她对内阁所上谕中那个程序,她要王公大臣、六部九卿们一起讨论,一定要讨论出垂帘听政的具体章程来。大家都参加讨论,正好也是让朝中大臣们。都知晓垂帘太后手里有多么大的权力。

    可是关于如何垂帘,王公大臣们查经翻典,绞尽脑汁,商议再三,也找不出其“章程”来。历史上虽有几个两宫皇太后在养心殿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