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零七章:歌剧的开端

行统一。但周要做的是继续保持这种分封冶,于是随附的诸侯都站了起来,他们一下子团结到一起,向商军进攻,并拥立周为盟主。由于当时的国家还是城邦国,也就是说,商国的财富人丁奴隶都在朝歌,朝歌给攻破了,周军再有损失,也全都着补回来了。于是周军利用商国的财富,把军队恢复并进行奖励,重振了周军的士气,又大量的征招了奴隶入军,向着商军的残余兵马进行攻击。

    失去了朝歌,商军主力困在了东夷,这个已经给打服的东夷又开始蠢蠢欲动,商军一夕之间,四面楚歌,相信可以比拟于后来的西楚那个杀千刀的霸王!在这样的条件下,商军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在周军的进攻下,商军的士兵心怀自己的家人,向着周军纷纷投降,最后商王帝辛大恸之下,惨死。其后,商王疫,周得天下,三年后,武王薨。

    在这段的历史里,猗涟做的很成功,她把北信君写的《东夷战记》后半段商王和苏妲己那如凄如怨的爱情刻画至深。当然,这里面也有北信君的提点。这本就是很正常的一种概念转换。什么叫概念转换呢?最好的比喻对象就是清宫戏。在清宫戏里,除了《康熙大帝》之类骗人的玩意,都是次要的,真正吸引人的是如《还珠格格》、《孝庄秘史》、《太子秘史》、《太祖秘史》之类的作品。在这些清宫戏里,导演用了十分恶毒的一种修辞手法。

    《还珠格格》、《孝庄秘史》、《太子秘史》、《太祖秘史》这些作品都在故事的选择上则重了人物的爱情,而不去考虑其它,过分强调这些人物的情情爱爱,值得讽刺的是,那大多甚至全部都是假的!但却让老百姓甚至有些有历史知识的人不知不觉的回避了对满清这个造成中国落后两百年的蛮夷的厌恶情绪,反而用一种看偶像剧的欣赏来看这些故事!最典型的是《太祖秘史》,大概导演也是知道努尔哈赤那个老酋奴的确不是什么好鸟,强要写他在军事政治上的成就等于自暴其丑恶,所以精力放在了他和女人身上的故事,还安排了n多个女人,借这些女人的嘴说他多伟大,多了不起。就算是如,《康熙大帝》或《雍正王朝》之类的,也只是强调这些丑人的所作所为,但并不强调这些人的真实成就。因为他们只是开创儒家的文明和儒家的文化,所谓盛世也仅仅只是这些腐朽的儒文化的盛世而已!

    当然,在历史的角度上,这的确是丑恶的,但如果从包装与宣传上,却无疑是成功的。

    所以,重点包装大商之王这个值得争议的人物的爱情,而忽略他的政治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变味了。当那些文人学士,那些平民百姓在听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感叹,为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帝王感叹。感叹他的性情刚烈,感叹他的爱情。因为他没有看重自己的那些个贵族王后,而是更加的去宠爱平民奴隶的美女苏妲己,这会让百姓更加的有一种认同感。特别是商王别妲己,商王,妲己哭商王,到最后的妲己刺武王。(历史上也有周天子玩过苏妲己之后,因为周公的诘责,就把美人给周公了,周公纳为妾之说。)这一幕幕,如果真的用舞台剧表现出来,绝对要比莎士比亚还要莎士比亚;比《李尔王》还要《李尔王》;比《哈姆雷特》还要《哈姆雷特》;比《基督山伯爵》还要《基督山伯爵》;比冯小刚的《夜宴》还要《夜宴》。其故事剧情高宕起伏,当世暂时无可匹敌者。

    听到姬萍这么一说,北信君也是感叹起来了,他忽然想到,等明年开国大典,必然要进行盛大的表演,如果仅只是歌舞,以东骑国目前的这种歌舞,最多也就是博一个新奇而已,如果东骑不能拿出一个真正属于东骑国的玩意儿,就不能真正征服那些文人士子。而这种歌剧,显然就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下。在这个还是以舞叙事的表演时代,人们的娱乐很是单一,如果惕除了黄色不健康,那就真的乏善可陈了。因为当时的舞曲更新的过于单调,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