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六章 合理剽窃

的官僚除了陷害苏轼那一次之外,其他时间并无后世狗鞑子的走狗汉奸文人那么强的政治嗅觉,他们应该看不出吴承恩的反讽之意。而老百姓却会为其中的反讽意味而拍手叫好。

    剔除了《水浒传》了,四大名著不齐了,再凑出来一本吧,让那些整天闷在闺房但购买力也是很强的小家碧玉、大家闺秀也能看看的,那除了《红楼梦》外,就是《西厢记》了。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西厢记的剧情从后世的眼光来看,是相当之狗血,一见钟情、私定终身、英雄救美、高中状元、奉旨成婚,但在严重缺乏此类文学作品的宋朝,如同还没有琼瑶的二十一世纪,便轻轻松松地做到横空出世、洛阳纸贵。

    这种书籍放在满清可能会被禁(说真的,四大名著似乎在满清鞑子们的文字狱下面都没有好下场),但在这在旧时代最开明的宋朝,还是尽可以出版的。还有一点,就是西厢记的样式要改变一下,从元代杂剧转化成宋代话本小说,这个要颇费思量。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再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卢俊义剽窃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没有什么突兀的。

    总的来说,卢俊义面前的新四大名著,在宋代其实都有了创作基础,卢俊义把后世这几位大大的书剽窃过来,也算不上惊世骇俗。从版权的角度来讲,卢俊义就是想交版权转让费给这几位大大都交不了,但是作者署名还是罗贯中、曹雪芹、吴承恩、王实甫,卢俊义给其他人解释这是自己的笔名。这个时代写诗词是风雅,写话本小说就会被人鄙视,跟后世写网络小说一样都不敢用实名。卢家有自己的印书局和书店,总掌柜是卢俊礼,他完全理解卢俊义的考虑,用笔名是好一些。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书真的就是那四个人写的,他们只认为那是卢俊义的四个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