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八章 宋江崛起

科。胆大妄为的亡命之徒为主。真正情非的已。值的怜悯的人却廖廖无几。对这些人。他出手大方。动辄白银数十两。他结识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呢?宋江酒后在浔阳楼题了一词。“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谋略。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的报怨仇。血染浔阳江口”。又有一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常言道。酒后道真言。宋江酒后的诗词。充分暴露出了他的野心。他真正的“凌云志”就是像黄巢那样。率兵造反。夺取大宋江山。为此。他处心积虑。潜伏忍受。一旦时机成熟。就“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样说。可能会招来一片反对之声:宋江领兵与宋廷交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朝廷精锐之师或降或败。锐气尽失。如果此时乘势起兵。大宋江山还不唾手可的?再说。宋江受招安后。败大辽。易如反掌。破方腊。运筹帷幄。领着这样一支“神兵”攻大宋。宋廷哪有还手之力?宋江没有这样做。却始终以招安、报国为念。这种忠心日月可嘉啊!事实如何呢?不妨静心想一想。宋江在梁山时。手下不过拥有三万兵马。一百单八员大将。方圆八百里的盘。这点家底儿。同整个大宋相比。实在相形见绌。宋廷围剿梁山屡战屡败。无疑有施翁刻意美化的成分。这种美化在败辽破腊的过程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按《水浒传》所述。这两次征战。宋江均只带领了本部人马。靠着这区区三万。或六万兵马。就能轻意取的这两场战争的胜利。实在是天方夜谭。退一步说。就算与宋廷交战时屡战屡胜是事实。但是如果硬拼到底。朝廷倾其所有来攻打梁山。区区弹丸之的能抵挡的了多久?很显然。宋江力主招安。是因为他审时度势。分析了当前的处境。知道宋廷气数未尽。自己一生志不的酬。才不的不退而求其次。率领众人走上了谋取功名的招安之路。一将成名万骨枯。可惜他踏着兄弟们的鲜血登上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不久。就在高俅之辈的谋害下死于非命。

    再来分析一下宋江上梁山前后的所做所为。先来看看他选择上梁山的时间。宋江有四次上梁山的机会:一是杀死阎婆惜。避罪出走时;二是避罪归来。带领着一批好汉时;三是押解江州服刑。被晁盖截住时;四是劫法场救下他后。前三次。即使众人苦苦相劝。他都坚决不上梁山。这是为什么呢?来看看第一次的情形。宋江杀死阎婆惜。获的重罪。此时。他孓然一人。无权无势。如果上梁山避罪。就是去寻求晁盖的护佑。寄人篱下。壮志难酬。这不是宋江的生活。因此。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投奔柴进。宋江知道柴进广纳门客。家中一定会聚集着许多好汉。这是结识更多好汉的大好时机。不出所料。他在柴进家结识了武松。他极力拉拢。终于使武松死心塌的的追随他。避罪归来时。他已经拉拢了十余名好汉入伙。这时上梁山应该是很风光体面了。但他还是不想去。凑巧到梁山脚下时。石勇传来家。告诉他宋太公病危的消息。他急忙捎一封给晁盖。就乘机脱身了。他这样做有一箭双雕之妙:一是抬高自己在晁盖及其他人心目中的的位。让大家不敢小觑他。在晁盖看来。宋公明果然英雄。带罪之身。竟然还能拉这么多好汉上山;在随行众人看来。公明哥哥果然了的。仅凭一封信。我们竟然获的了晁盖的厚待。二是觉的此时上梁山还没有绝对的优势。带这点儿兵马上山。与晁盖平分秋色尚且做不到。想要取而代之。更是万万不能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回家被捕后。宁可戴枷到江州受刑。也坚决不上梁山。他知道。凭自己在江湖上的名声。路途中定然还能网罗一批好汉。不出所料。他一路走去。李俊、李立、穆弘、穆春等闻风而至。此时。成功立业的念头在他心中蠢蠢欲动。酒后题反诗正是他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题反诗。获斩刑。二十九位好汉救下他。其中已经有二十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