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一十五章 热血沸腾的时代

    听说是戴名世之后康熙茫然思索了半天却没有什么印象显然是名声不显的忍不住叹一声“英雄豪杰未尽在彀中”。

    半晌康熙方才道“先不论其他书吏贪污舞弊那是出了名的你如何让这些人遵纪守法?”

    这是另外一个制度问题了凌啸是有自己的见解本觉得涉及政治体制为时过早可康熙都已经问出来了只好笑道“皇阿玛奸猾胥吏之弊千年难决儿臣也不敢妄言。不过窃以为该废除官员私聘书吏制实行公务吏制由省级藩司直接管理废黜政责仅追罚到官员的律条对以往犯事只由官员背罚的书吏也加以严刑峻法即可管控起来虽不能杜绝贪污舞弊但一定可以大大遏制。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皇阿玛其中的关系实在太大可以先在一省试验一下有什么新的弊病可以随时调整不至于撼动大局。”

    凌啸竟然要改变自明朝就遗留下来的官、吏分家制度?!

    康熙闻言一愣刚想驳斥却忽地又犹豫了一下端起一杯苦茶沉沉思索公务吏三个字却渐渐有些打动了他。他不是看不出来其中“垂直管理”和“政责自负”思想的闪光点但还是有个巨大的问题横在那里问道“庞大薪俸自何出?难道你不知道有些奸猾胥吏比命官还要有钱胃口之大。甚是难以填铇?”

    见康熙问到这里了凌啸却不想提出犯罪成本和合理税政分配地那套毕竟那离现在的议题实在太远了假装苦叹一声“唉皇阿玛。儿臣只是要选择一部分精英书吏加以栽培不是全部。您说的这个儿臣也没有想好。但反正儿臣可以保证若是淅闽这样搞儿臣就算砸锅卖铁耗尽家财也要养出一批廉洁书吏给百姓一片青天。”

    康熙一方面心中赞赏凌啸的态度一方面也意识到自己离题了笑道“朕居然喜欢和你谈这等政务……罢了。接着说如何让书吏云起拥护朕的越?”

    凌啸却不直接回答“皇阿玛儿臣要讨一个差事。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儿臣想挑选一千名年轻童生书吏随儿臣出使西洋五国前去一窥究竟看看他们。因何可以渡海四万里之遥?因何可以船坚炮利殖民无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集采他山之石师夷之所长以制夷!而书吏们去开了眼界之后。自然就能理解到皇上的苦心一旦遇到攻击当然是为王前驱!”

    这厮不在国中先考察了?!康熙大吃一惊瞪大眼睛看着凌啸说不出话来。

    他满族能入主中原和后来地清末不同从来都是学来学去连打仗都是奉《三国演义》为兵法经典连国仪政思都是学的汉族儒学在起初并不是闭塞的。要不然康熙也不会对西学那么感兴趣了虽是当初因觉得太过威慑到满汉主奴地位毅然决然而冰冻西学束之高阁但此刻从儒家经典上已经找不到越办法的康熙倒也不反对再学习一次。

    不过凌啸竟是要亲自远涉重洋这就让康熙不能接受了。

    “不行!你……朕提醒你一句郑和几万人出使西洋也不过是走到了大食那一带汤若望和南怀仁说还有老远呢……朕可没说流放你你奈何要自逐四万里?!”康熙的脑袋摇得晃鼓一样口中虽没有说出但他几乎要落泪的紧张把舍不得凌啸离去的心绪溢于言表。

    凌啸看着康熙脑海中却闪现出一百七十年之后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岩仓使节团。正是这次前所未有的出使开阔了日本朝野的视野认识到工商致富、健全法制、**集权、文化教育和新军事改革等是富国强兵地根本掀动了万众一心维新的开启。

    作为同样的东方儒学国家无疑开眼界是必须要主动的等到被打得去开眼的时候已是晚了!但和岩仓使节团全是高官不同地是现在的中国还没有日本那种被打破国门的耻辱内因凌啸的人缘也不好请不动“父母在不远游”的保守高官们只好把目标瞄上了功利心强上进心也强地低层读书人了。效果虽是大打折扣但这些书吏也有比高官们更好的视角无他书吏就是执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