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万人敌,一人迷

    康熙的确不怕逼至少是现在他还不用怕!

    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这点胆略康熙还是有的。现在闹腾来闹腾去的都是些文官所谓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只要各地督抚还没有加入进来暂时是不用担心的。果然康熙刀子般的言语一出群官大骇地谢罪不已虽是哭声更高但再也没有一个人敢用膝盖追着康熙了。一进入大殿却根本就无需德楞泰去传张廷玉已经在殿角上跪着了。康熙的怒气还没有消去冷哼了一声也不理他便向东暖阁径自走去却在门口终究忍不住停下脚步怒道“张廷玉你好大的胆子!”

    他这一怒换得新茬茬的太监宫女们不禁有些股栗还不了解皇帝习性的他们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生什么会不会生传闻中的迁怒于卑贱之人?但事情却没有他们想像中的那么复杂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在金砖上猛然磕了三个响头便匍匐在地上双手呈举着一叠奏章。康熙讶然瞧了半晌不言声地令人取来才看了一眼就忍不住缓了颜色“呵呵衡臣这份撤消封驳的奏章就是你用允许他们进内朝递牌子换来的吗?”

    张廷玉听到他的笑声七上八下的心这才放落下来却深敛任何表情沉声道“是的臣自请处分请皇上治臣自专之罪。”

    “为王前驱何罪之有?来人上**也给张大人赐一杯!”康熙见张廷玉猜到了自己的心思。彼此间都是有智慧的人也不需要就刚才的事情多说却忽地来了和他深谈地致“起来吧。这么说衡臣是赞同嘉奖亲王的啰?”

    很是谨慎的张廷玉起身前依然给康熙谢了恩方才来到他身边垂手而立回答道“陛下既然问了臣事君以诚心中话就直言了。臣赞同皇上褒奖亲王和十三爷十四爷也觉得摄政王衔和亲王爵位该赏。但臣是孔尾子弟自幼读圣贤书。习经纶道对亲王密报中的两点看法并不赞同。”

    他张廷玉地父亲张英。是安徽桐城理学名家又是官拜大学士致仕的宗师级人物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又拖了科举的福气方才钟鸣鼎食出身摆在那里。不同意凌啸的观点也是正常的。对此康熙也不怪他笑了笑让他接着说下去。“皇上在臣看来亲王说艺术需要写实求真可以促进学术界的求根问底精神那么臣希望皇上想一想为何各朝各代都不推行写实求真呢?是因为各个朝代的朝廷需要用禅义、山水画和田圆诗来消磨在野士子的不安情绪维持民间读书人的安定。所以。亲王此言略微偏颇。”

    耶?新视角呢!

    康熙一愣有些刮目相看地瞟了张廷玉一眼。不过康熙在之前就已经和凌啸达成了些共识晓得这是愚民政策和开化民智之间的争论秦始皇封建以来法家重刑峻法、道家无为而治和儒家地天人感应全都是本质上的愚民康熙作为前三十年的有为之君当然明白这一点可惜法家道家已经被历史证明不可用而儒家地方式里面他又找不到怎么既愚民又越的好办法心理上早就偏向于凌啸所说的既开民智又加法术驾驭之路了。康熙当即不置可否“那科举改制呢衡臣认为错了?”

    这还用说?张廷玉干吞一口唾沫不欲和明显有意改革科举的康熙背道而驰一拱手所说的话却甚是简洁不着声色地把话题拉倒现实政务上“皇上科举改制之事等亲王回来自然会有一场大辩论不过臣很担心地是恐怕在这场大辩论之前先出现的是一场刀兵之祸!”

    “哦?!”康熙停住了往嘴边递去的杯子眼中精光一闪低声道“你说地刀兵之祸可是蒙古和六省土司?”

    张廷玉点点头声音很是空洞“是的皇上。本来上次廷议二阿哥已经把事情剖析得很清楚推行改土归流青定可能出现的叛乱很是容易。可是那是在内地稳定的前提下才行的。泄密案一出举国上下的官员士绅为自身职权所忧为子弟晋身之阶所虑将人心不稳心全不在政务上。官员士绅乃是朝廷统驭百姓的纲和目地方威望和典论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他们人心不稳则各地百姓不稳尤其是江浙一代文气郁郁又是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