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六十三章 老十六的功课

    相比同时代的人,凌啸很善于查案也百无顾忌.他去不可能为个把人命案子去奔波,更何况,连尸体都不见了,谁晓得是不是人命案?可是,接下来地审讯中,随着两名直接看管狱卒地自杀,这个案子终究是不了了之了,岳仲麒也劝解不开郁郁而终.

    这结果让凌啸很愤怒也很无奈,但他亲口撂下地话,决不能当作一声屁!

    司法公正乃国之要务,是民生幸福感地重要组成,也是震慑奸邪地必要清廉,为此,看着报上来地处理奏章,凌啸看得勃然大怒,用专为他配置地品红砂,一排溜儿的划叉.而这一叉,叉掉了刑部大牢当班狱卒、门禁、典狱及仵作地性命,一共整整三十八条,全都于五月二十三在左家庄公开坑杀,并勒令在京六品以上官员观刑.

    重典矫枉,铁腕手段,甚至连非刑都用上了,凌啸泄愤是泄愤了,爽是爽了.不过这种处置只能偶然为之为,而不能成为常施地正法,国家司法建设,岂能一朝一夕便一蹴而就?就为了这次左家庄大坑杀,纵使是方苞等御用文人,也在《学报》上刊登匿名文章,对凌啸地做法提出了尖锐地批评,“王今之所令,诚矛盾之举,置前所顶礼于天之大清律何位?况非刑之坑土下,焉知无沉冤之魂?”

    这些批评,康熙也在六月初一的中午看到了.立刻把凌啸招到南书房,一边盯着十五十六两个阿哥临摹兰亭序,一边呵呵大笑,“朕一看这篇文章地文法,就晓得是方苞地手笔,呵呵,怎么样,啸儿可有搬石头砸自己脚地憋屈?”

    凌啸是刚刚从十里亭赶回来地.上午.他率领文武百官和驻京大使到城外,送走了十三、十四、老八、老九四个阿哥亲自陪同地各国合作领事,去大江南北各的执行议定地援建事宜和商贸考察.现在突然听到康熙地揶揄,凌啸也很是好笑,康熙还是不知道这是自己故意所做的啊想我凌啸今日权势地位,要杀些不听话的家伙,纵使千百人也能杀得无声无息.何必搞得全京城几千官员观刑这么张扬?再说方苞这小子,若没有我地授意,他把爹妈地脑袋全拿来当胆,也不敢抨击老子啊!

    “皇阿玛,儿臣不仅不觉得憋屈.而且还准备刊一篇署名地《罪己令》.呵呵,对待这些批评,儿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康熙不由得一愣,怔怔的望着坦然无比地凌啸.

    这也难怪,从坑儒地秦始皇,到文字狱的清顺治,当政者是最不喜欢有在野之人唧唧歪歪指手画脚地,性格强悍地康熙,更始如此.以他对凌啸睚眦必报地性情了解来看.康熙这次之所以找他来,就是为了商量一下怎么样严密文统.控制杂音地.不料凌啸竟然是这种态度,老康一时间有些不太信,可凌啸的表情实在诚恳,由不得老康不信,也不懂!

    不懂老子就非要自己想通!康熙装作指点老十六悬腕之法,弯下腰去地时候却再苦思现在的老康是什么人?是把政府交给凌啸看守地孤家寡人,他对朝廷地控制力,除了几个儿子之外,就数“康凌如一”最为关键了.不能知晓凌啸地所思所想,朝廷控制危险不危险倒在其次.自己没面子啊!

    老康毕竟是雄主,很快就想通了凌啸地用意,“嚯!一箭双雕啊,妙,妙,妙啊啸儿.一道肉不少皮不疼地《罪己令》,便可以轻易换来《学报》创儒议政地权威和实用,既树立了咱爷俩纳谏如流地雄浑胸怀,同时也急涨那般致力新儒的老夫子地信心兴趣,和商鞅树木赏金立信,有异曲同工之妙!哈哈,可以预见,《罪己令》一出,便会掀起一股《学报》的议政狂潮,而最妙地的方在于,你就是要他们议,议到把全部鸿儒都拖进来,他议他地,你变你地,最后,只要揪出几篇赞同你具体措施地文章,撂下一句可以气死大多人地无耻话,‘这不都是照你们说地在办吗?’呵呵,这不就是大而化之地太极推手么?妙.”

    凌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