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三十章 宁远疑云

    王锐的攻势当然不止限于人脉关系和生活上,眼下兵工厂的建立使火器的研发与制造刚刚走上了一条正轨。

    他一方面要加强对其的控制,与李永贞巩固战略联盟的同时全力帮助姚福欣尽快扩充火器和飞翼局的实力。

    另一方面三大炼坊也进一步加大了对京师内剩余中、小规模炼坊的吞并、收购,继续大量招募工匠、学徒与人手。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火器制造的产业化和彻底的垄断。

    在骑火枪的试制成功并开始投入生产之后,王锐的注意力终于转到了火炮之上,火枪与野战火炮的完美结合,才是他心中无敌之师的最终目标。

    只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想要真正全面实现火器化时代,人才、技术、整体的工艺水平、资金、生产能力等等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绝非能一蹴而就。燧发火枪的成功已经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现在到了可以进行火炮改良的时候了。

    王锐首先就是全面了解一下目前明军的各种火炮,尤其是那最著名的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实际上就是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

    红夷大炮长约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它不但炮管长,而且管壁很厚,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

    另外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而与红夷大炮相比,明朝自制的火铳多以铜为原料。内膛呈喇叭型,炮管显得单薄,以其口径而言炮管显得太短。

    这种火铳与红夷大炮相比火药填装量少,火药气体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易过热,射速也慢。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但是费用较高。而且铜太软,每次射击都会造成炮膛扩张。射击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为武器而言寿命太短。唯一的优点是重量轻。

    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射程远,明朝自制铁火铳地最大射程不超过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险;而一般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松打到七八里外,最远的可达十里。这对于古代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地数据了。

    虽说红夷大炮铸造精良、射程远、威力大。但是它也有极大的局限性。

    首先是它的炮体过于笨重,无法迅速转移阵地,如果是野战的话。最多只能在开战之先就定点轰击,当战场形势发生变化时,根本不可能去进行机动反应。王锐简直无法想象若龙骧卫携带着这么2吨重的笨家伙,还怎么去行军、野战。

    另一大缺点就是装填和射速太慢,这种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按照正常地操作程序,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就算训练最有素地兵士也只能做到2分钟一发的射速。

    并且前装火炮是没有可能提高射速的,因为发射一次以后。必须灌水入炮膛,熄灭火星,以干布帮在木棒上伸入炮膛去擦干,再填入火药,助燃物,塞进去炮弹,然后再点放,这些动作相当缓慢和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

    这是前装火炮的通病,能2分钟一发就不错了。可如果是野战地话,一匹奔跑的战马在一分钟内能跑的距离相当可观,还能来得急开第二炮吗?所以红夷大炮地特点是射程远,射速慢,但威力大,轰城墙是没有问题的,可若用来对付骑兵那只是笑话而已。

    在充分地了解了红夷大炮的优缺点后,王锐与林斌等几名行家一起进行了反复地讨论,准备开始设计出一种能够应用于野战的新式火炮。

    由于雷汞火帽的技术还没有出现,所以后装填的火炮、火枪暂时还设计不出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