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一章 安排

我之所以这几天压下这些奏章考虑的就是到时候王静辉不肯应召这可是件麻烦事!皇儿你和他有来往有什么好办法吗?能不能私下里去找他谈谈?再看看他的口风他是否愿意出来做官?”

    颍王赵顼苦笑着摇摇头说道:“其实在我认识他的时候便被他的才华所打动有意推荐他入朝为官但他早就百般推辞了这个时候再去探问恐怕还是这个结果。”

    英宗赵曙听后感到有些沮丧默不作声。颍王赵顼看到父皇的样子说道:“但此事也不是完全没有转机!据儿臣观察得知王静辉此人对外界最为闻名的诗词似乎并不是很在乎他经商赚了不少钱但他也不是很在意更多的钱用来投入医馆减免贫困百姓的医药费用据闻平民医馆每月光是药钱便有三千贯以上的亏空还有他属下的商务印书馆最近打算免费为本朝的才子刊印其优秀的文章可见此人乐善好施并不是徒有虚名。不过他更在乎的便是他的医术他对皇家馆阁中所收藏的医书非常感兴趣曾经叹息不能借阅。儿臣看到这里有宰辅大臣韩琦的奏章他保荐王静辉进校正医书局。虽然这个保荐位置不是很恰当但这个官职将是最能吸引王静辉的官职了其他的官职想要授给王静辉的话肯定会遭到他的拒绝所以儿臣以为还是让王静辉进入校正医书局这样一是他不会拒绝二是可以堵上朝堂上众位大臣的嘴。”

    英宗赵曙听后感到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虽然让王静辉进入校正医书局相对他的才子之名有些不是很对口但也解决了王静辉屡召不起不肯入朝为官的风险。赵曙就让颍王赵顼去办这件事并且写好了诏书给赵顼收藏因为他觉得这个时候即便是让王静辉进入校正医书局还是有一定的拒诏的风险不如让颍王赵顼以朋友的身份再次访问王静辉后再下诏书这样更为保险些。

    此时王静辉正在询问刘账房关于蔡、许两州灾情的事情他虽然读过很多关于宋朝的历史但对宋朝期间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所知道的很少除了今年汴都要生雨涝灾害外还有导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的旱灾加蝗灾外他知道的很少像许、蔡两州现在生的小范围的灾害恐怕也只有《宋史》或是《续资治通鉴》这样专门写宋朝的历史巨著上才会有记载了。

    不过王静辉知道宋朝所处的历史阶段里面中国大范围的灾荒不断各种自然灾害也都粉墨登场给宋朝的统治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麻烦几乎每年不是旱灾就是水灾要么干脆一起上就连下场大雨都把皇帝老儿的皇宫给泡在水里这平头百姓损失可就更大了。

    王静辉为了应付这频的自然灾害他在城郊买的地上就建好了粮仓慢慢的储备粮食到现在为止粮仓中已经储备了五万石粮食为了保证粮仓中的粮食一直处在可以食用的阶段他除了在粮仓的设计和管理上下功夫外还在汴都附近开了三家粮店以保证粮仓中粮食新鲜这无形中又使他成为一个粮商而且还是个大粮商。

    为了粮仓的建设王静辉可是费了不少心思:这五万石粮食的价格虽然在他并不放在他的眼里现在米价大致在五六百文钱一石的水平上总共不过花费了不到三万贯制钱但这粮食可不是海水你要多少就有多少如果王静辉收购粮食的度过快很容易引起汴都开封附近甚至是整个京畿地区的粮价暴涨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而且很容易引起朝廷官员的反感甚至是给你口上囤积居奇的帽子找你的麻烦。所以从王静辉有钱开始收购粮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七八个月才囤积了这五万石粮食。这样的度显然让他感到不是很满意下一步王静辉甚至想从大地主那里收购土地来自己种粮了。

    许、蔡两州距离汴都不算远而王静辉听刘账房说朝廷已经拨下十万贯钱钞用来赈灾他也想为此做点什么至于夏天的雨涝灾害到不至于用五万石粮食这么多主要是需要大宗的药材所以王静辉让刘账房从粮仓中拨出一万石粮食运送到许、蔡两州去开粥棚来赈灾再从账面上拨出两万贯钱钞到南方去购买各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