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零三章 准备

死在任上因为梁太后姐弟要想自己的政权稳固就必须杀掉嵬名浪遇!”

    有鉴于宋夏边境军事对抗在今后几年当中都会趋于平缓英宗赵曙还是把陕西宣抚使、判渭州的郭逵召回汴都开封在宰辅韩琦的推荐下准备再次授予郭逵同签枢密院事的职位。不过御史中丞王陶上书:韩琦引逵二府至用太祖出师故事劫制人主韩琦必有奸言惑乱圣聪愿罢郭逵为渭州!

    当看到颍王赵顼的来信后王静辉对郭逵的命运真是感慨万千:宋朝武将活得可能是历朝历代以来最为窝囊的了虽然自己在原来那个时空中是个军人但来到宋朝后幸好没有选择武将出身否则非要郁闷而死。

    不过王静辉在感慨完宋朝武将的命运后还是决定拉郭逵一把毕竟他不愿意看到第二个狄武襄出现。实际上王静辉心中还是非常赞同将郭逵留在西北的虽然西夏对大宋在这两三年内没有什么威胁了但有这么一个熟知军务的大将镇守西北那当然是最好的。不过这个御史台的老大王陶显然手太黑了点郭逵从枢密副使的位置上被削到西北当陕西四路宣抚使判渭州等完事后干脆就把郭逵的官职再削掉一层当个一州的判官级别比自己这个楚州军州事还低。打了胜仗还要被削掉一级官职。彻底变成一个文官这样做岂不是伤了所有武将的报国之心吗?以后谁还敢打胜仗?!

    王静辉不明白这个昔日颍王赵顼地老师。御史中丞王陶到底想干什么打击郭逵还可以说成是压制武将这是大宋文官地传统活动倒是可以理解。但顺便来弹劾宰辅韩琦这中间可就说不过去了。王静辉对于这些政治人物之间的龌龊事不感兴趣也懒得费那写脑筋来思考但殊不知他身为驸马有深受英宗赵曙父子和朝中众位大佬地器重他本身也变成了政治人物了。

    在给颍王赵顼的回信当中王静辉告诉他现在是时候启动那个参谋部的设置了由郭逵这样有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来担任总参谋长正适合这样同样也是在枢密院这样地要害部门任职但枢密使这样的顶级军职还是由富弼这样的文官来担任。参谋长是向皇帝、枢密使、执政三人负责。以后因为军功调回汴都开封的武将就让他们进入参谋部这样也还可以挥他们的军事才能不至于埋没人才同时也同样有效的控制武将的展。

    在给颍王赵顼的信中王静辉随后附上了一道奏章这便是关于在楚州试行青苗法的一些的设想地奏章这是非正式的奏章青苗法也不过是一种比免役法级别还要低的实验。所以王静辉把这道奏章附在写给颍王赵顼的回信后。

    王静辉心中的青苗法已经和历史上王安石用过的那一套完全不同了:他的想法便是让青苗法远离官方的具体控制。他担心自己地改良后历史上的新法条例在推行的过程中难免还是会受到政治投机分子的关注就算有朝廷保守派的大佬来进行压制也无法阻挡官吏们借着推行新法的机会如虎狼出笼一般糟蹋本已经负担沉重地老百姓。

    毕竟每一次社会变革总是要造就一批利益既得者。就像王安石变法中崛起的吕惠卿、曾布、蔡京等人一样这是不可避免的。王静辉也明白如果自己动手来领导这场社会变革也会有一批人为了利益跟随在自己身旁但在他心中关键是那些人代表着什么样的阶层这才是最重要的他的选择就是刚刚露出资本萌芽的商人阶层。

    在王静辉的青苗法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创立初级银行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对金融知识除了最基本的名词外可以说是一窃不通。不过属于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况且又不是真的让他创建和后世一样的银行系统只要能够满足他最基本的要求即可不过这个时代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放贷系统了尽管是高利贷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剩下的就慢慢再摸索了不过这个银行一定是民间资本创立的才可以。

    写给颍王赵顼的信便是写给英宗赵曙的信在这点上王静辉是十分清楚的这也是他的便利之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