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零四章 议事

正式”奏章还有后面附上的关于帝国现今经济状况的分析这些让当初接到信件的颍王赵顼欣喜不已----王静辉当上驸马后很少这么大方的。当他仔细阅读后又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对于借助商人的力量来达成治国目标的可能性他心中存在着巨大的疑惑不过王静辉的策论总是能够给他新的启和灵感并且策论中对于实施方法也写得很完善心中虽然很疑惑但总体看起来却是非常的合情合理。颍王赵顼当然知道英宗赵曙把王静辉弄到楚州当军州事是为了什么但他还是希望王静辉能够离他近点最好还是在驸马府和他做邻居最好。

    当福宁殿中的朝廷重臣看过王静辉写的青苗法草案后心中都各自有自己的算盘了实施青苗法可与成立军事参谋部完全不同。现在大宋的高利贷行业可谓是利益巨大放贷利息基本上都是三成起价大多数都在四到六成甚至翻番也不足为奇。

    这几个人当中除了欧阳修等少数人与这方面没有瓜葛外其他人的家族或是背后的势力那个没有沾过?尤其是身为三司使的计相韩绛河北韩家是数一数二的大地主每年从农民手中收取的利息可是一项家族最主要的财源之一。虽然王静辉的方法看起来绝对是个良策对农业生产肯定有促进作用但韩绛升职到三司使后便越来越觉得王静辉在楚州所实施地新方法。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地话。很可能会推广到全国家族的根基在河北。这当然不可避免对此韩绛心中还是有所计算地。

    与韩绛有相同想法的人很多但在福宁殿中韩绛与其他几个朝廷重臣相比。其影响力实在是太微弱了宰辅韩琦和枢密使富弼对此虽然有影响但还不足以动摇根基;而司马光和欧阳修根本就不在乎这些相比起来他们两人是这些人当中最不在乎的;赵桀韩绛等人因为利益关系太重所以有些反对但宰辅韩琦还没有说话呢哪里轮到他们?对于韩琦的权威虽然他们地家族势力深厚但他们可没有王陶那个老家伙这份勇气所以选择默不作声。静观其变。

    虽然王静辉写的青苗法实施的草案所用的办法让他们有些摸不准但每个人都能够看到青苗法中的好处不过这不仅会严重侵犯了高利贷行业连带着对热衷于土地兼并的人来说也是一次打击。现在在宋朝农村盛行高利贷利滚利是较为常见的利率实施上已经成为农民破产、土地兼并的一种形式对帝国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但中间牵扯的利益很多所以宰辅韩琦在这个问题上拒绝言。

    司马光看到有些冷场没有人肯站出来说话便向前一步说道:“圣上臣以为青苗法实为良策。仁宗朝时当时权知庆州地李参。就要当地农民自己估计麦栗产量的盈余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官称为‘青苗钱’;几年前江宁府王安石也曾使用此法百姓都皆称良法。驸马这本关于在楚州试行青苗法的折子其内容和李参与王安石所采用的青苗法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驸马考虑的更为周到:由商人联合组建钱庄向百姓借贷利息三成由朝廷来对其监管而朝廷能够从这三成利息中获取一成来填充国库。以臣看来李参和安石之法虽然有效但必须由能吏来执行若是选人不当便会如驸马文中所言:官吏便如虎狼一般借着这个机会来糟蹋百姓。而驸马的青苗法则避开了各级官吏交给商人来办理如果违反法例那其惩罚也是能够让这些商人很顾忌的所以老百姓不会因其受害只会得其利这实乃善法臣请圣上批准驸马在楚州来试行以驸马之老成稳重定会有更好的消息传来!”

    如果王静辉在福宁殿地话他做梦都不会想到先支持他的人居然是司马光在他的印象中司马光可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领袖对王安石新法的痛恨在历史上王安石辞相后不管好坏将新法连根废除这种做法就能够看出来了。王静辉在写青苗法草案的时候最担心地便是受到韩绛所代表的大地主阶层的反对其次便是这位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了。

    司马光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对于王静辉所提出的青苗法他是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