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七十三章拒受

该怎么做了!”

    王静辉不知道王安石会怎么想一个小朝廷骤然变成了一个改革委员会这中间的差别也太大了总之不会有什么好印象。但三司条例司王静辉还是要竭力遏制它的它的权力也太大最重要的便是年轻的改革家们在这样一个权力机构里面很容易变质沦落到为权力和财富而相互倾轧对手的地步。显然这次他是非常成功的借着保守派对皇帝的压力他成功将三司条例司变成后世的“改委”那样的部门。

    皇帝赵顼笑道:“介甫先生的脾气是不大好不过朕还能够容的下他爱卿看看这是王相今早送上来的札子是打算试行青苗法的札子朕知道爱卿在楚川的时候也曾推广过青苗法想看看你对这道札子的看法!”

    王静辉一愣----王安石的变法运动终于开始进入实质阶段了!由于他的搅局王安石尽管早就获得了参知政事的职位皇帝也明确表示支持他变法但原本历史上在他成为参知政事不到四十天的时间成立的三司条例司到现在也没有出炉青苗法等等新法规章还在王安石的脑子里面呢!

    “这玩笑可开的够大了到现在为之老王同志还陷在打嘴仗的泥潭里面无法自拔呢!”王静辉心中有些好笑的想到。

    接过皇帝手中的奏章王静辉慢慢地翻看“王安石版本”地青苗法。在他看来和历史上的青苗法没有什么不同。基本上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可见自己在楚州地经验似乎没有被老王所采纳。

    赵顼在一旁说道:“介甫先生已经对朕详细叙说了青苗法的各项条例。王相在当地方官的时候使用过青苗法效果卓著朕也觉得这是兼顾公私两利的善法准备今年就开始推广使用!”

    “青苗法原出自仁宗朝地权知庆州的李参之手。当今天下高利贷风行王相把青苗钱订在三成算是非常低的了正如札子上所言: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赵顼说道:“爱卿也看好这青苗法?”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臣对此法有些担忧!当初臣在楚州的时候也曾想过用此法但权衡再三之后终于无奈的放弃了!”

    “爱卿当时为何弃之不用呢?”

    “第一各地的具体状况不同楚州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基本上农户用不着借贷;其二便是吏治问题。当初臣也曾和太上皇建议过不过吏治牵扯甚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解决的臣怕原本是颗善心到了底下的官吏手里便成了害民之法一州之地只要知州贤明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大宋有多少个州、府、军?所以便弃之不用改做其他方式来代替青苗法。”

    “改之之虑。王相亦有之!王相打算派出几十个提举官来巡查天下各地官员岂敢执行不利?”

    “圣上靠这几十个提举官便可以解决新法在推行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吗?若是这几十个提举官中出了两三个败类和地方官吏上下其手蒙骗圣上和朝中大臣不仅这一路地百姓要遭殃就连圣上和王相的声名也会受到影响!须知人无完人。我们都不是神仙知道每一个人心中到底是贤是愚王相亦不例外!”

    皇帝赵顼听后眉头开始紧皱了起来王静辉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便退了一步说道:“也许是臣多虑了圣上勿忧!”

    赵顼听后摆摆手说道:“爱卿所言也甚是有道理那爱卿有何解决之道?”

    王静辉说道:“臣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因为青苗法关系着国家重大虽楚州不宜试行但当初臣也和太上皇请示过在陕西等地试行而且在试行中的青苗法也与介甫先生的青苗法有很大不同陛下可差人到馆阁之中搜寻出当时臣上呈的奏章。臣一直没有停下对青苗法的改良不断的积累经验等臣回去后再写一份札子呈送皇上!”

    赵顼听后有些垂头丧气他便说道:“圣上破坏总比建设难臣站在这里来挑王相奏章的毛病那自然是容易地但若是重新建立这么一套新法就非臣力所能及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