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七十章 诱导


    “遍观某大宋能有先生之魄力者有几人?不过先生操之过急。需知阴阳相生事也有轻重缓急这个时候不过是先生所遭遇的低潮而已若是先生都打了退堂鼓那大宋变革便无人来领头国事日废岂不又回到了仁宗时代?”

    “改之倒是豁达地很改之为大宋年青俊杰之胸中自有一篇锦绣文章。”

    “先生过奖了当今要紧要之事便是重新恢复变法的气势此时某大宋尽管日渐繁盛但自太祖太宗以来积累下来的种种弊病还是纠缠大宋无法向前展要想让大宋脱离这个牵制还需变法改制否则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王静辉笑着说道。

    “改之足智多谋可有何想法?”王安石也笑着看他出山几年来他对王静辉了解地也非常透彻了这个人尽管做事有些出人意料但私心却是没有多少的一直不能为变法手忙脚乱现在肯站出来也是着实不易。

    “和解、整顿、缓行、细致!”王静辉肃然说道:“变法乃是变先人已成之法大宋各种规章制度已经形成百年人们多因循守旧变法之下必然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变法才会受到遏制。先生变法诚然是无暇谋身一心为国但时间一长也抵不住反对的言论----相公博学也当知‘三人成虎’的典故纵然当今圣上乃是难得一见的明君不过时日长久下来也是心中见疑的!”

    王安石听后没有说话对于王静辉的“八字”建言他心中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不过最让他心惊的便是皇帝对他的怀疑。要知道他之所以能够顶住巨大的压力进行变法唯一可以凭借的便是皇帝对他的信任。他乃是当今治《老子》的名家《老子》通篇讲的无非是“权变”两字〈老子〉的精髓他心中自然是明白的。而他手中的权力完全依赖于皇帝对他的信任!王静辉所说的更是点中了他的脉门----没有皇帝的支持他是真地无法继续再变法了尽管皇帝赵顼对他的信任看起来依然如故但他心中明白这是他们君臣两人相得难得的情分情分敌不过“国事”啊!

    “先生变法应该寻求更多人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减少变法所遇到的阻碍遍观朝廷上下司马君实是先生所不能不争取的。异司马君实原是先生至交。可为变法争执形同陌路观其分歧无不是先生行事过激所致要知道司马君实心中也想着大宋国家富强遍观仁宗、英宗朝司马君实之奏章他心中也是支持对朝廷制度进行改革的。先生也是经历过仁宗朝的殊不知庆历新政之事为何几十年过后当初的庆历老臣现在会站出来反对先生变法?这不仅仅是一句‘他们老朽了’所能盖过的!所谓和解便是与司马光、文彦博为的‘庆历名臣’进行和解谋求他们的支持则变法事半功倍!”

    “奈何成见已深……”王安石颓然说道。司马光和他本有几十年的交情。他们都是在包拯的群牧司一起共事过的那个时候的理想……一想到这里再看看今天两人之间的书面王安石心中多少有些黯然神伤。

    “先生提出裁并天下州县。君实先生可曾反对过?”

    “不曾……”王安石心中还有些走神所以王静辉一问便不由自主地回答道。

    “司马君实不反对裁并天下州县无非是因为这一举动会起到精简大宋官员并且还能够使得百姓免除劳役之苦的良策!在下观司马君实这举都是一向以‘节流’为主倘若先生能够在此上多作文章司马君实必能相助!”

    “可变法核心乃是为国理财……哪里能够迎合他司马君实一人?”王安石有些生气地说道。

    “先生差矣!变法之最终目的为何?富国强兵耳!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先生之变法成矣。哪里是附和司马君实一人?先生‘为国理财’之举乃是‘开源’但却不注重节流。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诸法其根本便是运用常平仓故司马君实对此极为反对盖因为各地灾荒等事生时常平仓空缺无法弥补需要!”王静辉说道。

    王安石心中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