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

    沂渐的就老出了野人山。孙峰对到归来城的路非常的熟瞧,肖避免爬山越岭,而是从山脚平坦之处绕着行,只是实在绕不过去了这才带着大家爬山,不过对于方宝和尼达罗等人来说,完全不成问题。

    在山中行走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的黄昏,远远的就见到了一座不是太高的山,而山上正有无数的炊烟升起,方宝取出了望远镜向前观望,却见这山不过百米,密集的建着一些竹楼,山腰环围着一部分,但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山顶,而在山的其余地方,是一级级的梯田。种的正是罂粟,只是目前正值秋尽冬至,并没有开出那鲜艳夺目的花朵来

    孙峰告诉方宝,这就是那木山寨了,现在他们还不能前去,应该由自已先去找到了果亚寨主,与他联系上了。再趁着黑夜到他的家里去。

    方宝当然同意这个建议,瞧着前面有一大片竹林,就带着尼达罗等人进去躲藏起来,而孙峰便向那本山寨去了,他有着掸族血统,有着掸族男子比较普遍的高颧骨,尖下巴,穿的又是便服,自然不会惹人注意。

    在竹林里静静的等着,方宝用望远镜观察着周围的地势,却见全是大大小小的山峦,平坦的地方很少,这就是缅甸南部,特别是金三角一带比较典型的地形,为了防止山洪与泥石流,老百姓基本上只有上山而居。然后在山上挖梯田种植,因此也被称为山民,只是这些山民开垦出来的梯田是有限的,只能种植最有经济效益的农作物,比一般农作物值钱的罂粟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方宝用望远镜默默的看着山上那些样田里的罂粟,忽然间浮现出了一个念头,如果不是这些罂粟,这些村寨剩下的人估计剩下的一半都不到,要知道人们定居在某地的原则就是这里能够生存下去,并且世世代代的繁衍,而这些梯田只种普通的农作物,绝对是不能让山上的两千人活下去的。天色渐渐的黑暗了下来,大家都背着野菜和着面粉做的干粮,便坐下吃了起来,吞得有些干涩了,就去不远处的一条小溪接来水喝。山、竹、水,是掸族聚居地的最大特点。不过在中国境内的俸族,由于与汉族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五十六咋小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光环之下,逐渐的从山上移到了平坦之地,日子实在比在缅甸境内,经常受到缅族人欺压排斥的掉族人强太多。

    在竹林里呆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见到孙峰匆匆的赶回,向方宝禀告,他已经联系上果亚寨主了。而果亚寨主已经在山腰给他们准备了一幢竹楼,让他们不要走正路,从南面翻上去。

    既然已经安排好,方宝自然不再犹豫,立刻命令队伍跟着孙峰出。

    顺着小小溪走,很快到了那木山塞的山下,而孙峰就带着大家倘过了溪水,到了南面山坡,却见这里大多数都是岩石,自然无法开垦成梯田。平常山寨里的人也不从这里上去。

    在孙峰的带领下,大家开始爬山,半个小时之后,就到了半山腰,绕着山腰向右横行了大约两百米左右,一幢独立的竹院在几株巨大的芭蕉树便隐约可见。

    孙峰指着这幢竹院,低声对方宝道:“自从归来城出事之后,果亚塞主就在这里建了一座竹院,离着最近的人家也有三百米远,而且被竹林和苞蕉树遮着,是不容易被人现的。”

    方宝一听,忍不住道:“这个果亚察主倒是未卜先知,归来城一出事,就知道我们要找他了。”

    孙峰道:“果亚塞主在那木山寨德高望重,是不是未卜先知我不知道。不过先到他这里来,是司令亲自吩咐我的。”

    方宝知道范香兰还掌握着一些骷髅军中不为人知的秘密,便点了点头,跟着他走出过去。

    没一会儿,就到了那竹院,却见用数米高的凤尾竹杆围着,看不清里面的情境,顺着这竹墙走了十来米,孙峰就推开了一扇竹门,方宝走进去,借着夜色的朦光,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