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十二节 重阳登高 二

    张浩昨天知道王动应了知府之约,就吩咐下面人准备酒菜了,潇湘记大师傅亲自调配的,知道昨日望江楼的酒菜得了好评,今日准备这些小菜时,下足了功夫。

    花生米是早上现炸的,特别叮嘱同去的小斯,临食前以醋浸之列盘;

    青葱豆腐,加料,腌过的咸香椿,纠碎松花蛋,列盘后拌食;

    炸泥鳅,细过手指的泥锹鱼,炸的焦黄香脆;

    凉拌西红柿,滚水去皮,淋以**;

    切片羊肉,类似于后世的五香牛肉做法;

    盐水芦笋,芦苇水下嫩笋,盐水煮;

    这些个菜在王动眼里不算什么,只是奇怪为什么是羊肉不是牛肉,后来才知,明朝是禁食牛肉的,保护耕牛等于保护农业,老死病死的除外,但也要上报批准后才能食用。张浩对这些菜知道的一清二楚,花生这是二哥从北京那边传过来的,湖广地界目前基本还没有,那腌香椿在是大哥南京那一带的物产,炸泥鳅是放了胡椒的,这在明朝可是贵重的调料,西红柿在明朝也是不多见的,有小果,如后世之圣女果,但大如拳头的西红柿在明朝还是很吓人的。这切片羊肉是二哥跟回回们学来的,至于芦笋,是洞庭特产,每年岳阳潇湘记都会采购大量供附近分行使用。

    这些小菜,除了那羊肉知府大人以前不曾试过,别的,这位亲民亲农的大人还都知道,只是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吃。

    “大人,此处若有一供人憩息的凉亭,我等此时野餐,岂不更美。”王动还是惦记着爱晚亭。

    “静之兄好心思,若有一亭,春时踏青,秋赏红叶,还真是个好去处。”张浩听的也是眼前一亮。

    “既然浩然也如此认为,那就潇湘记在此处修一凉亭如何”知府大人顺着竿子上了。

    摊派,典型的,政府刮企业,王动心里想,早知不说了,本来只是想找个话题,没想到却累及潇湘记出钱。

    “在此修亭,也算是个善举,为长沙府黎民百姓添处景致,此后这岳麓山也多了一景,潇湘记福泽小民,此亭可为证噢,呵呵”知府大人果然厉害,一顶上等帽子送出。

    在王动穿越后的第一个重大节日重阳节,王动与一个正厅级干部,把酒言欢,居然不是正规场合,而是私下的聚会,居然是这个正厅级干部主动请我的。王动何德何能,居然能得到知府大人如此青睐,想当年,王动花了五年时间,才在厅长那挂上号。

    至于王动,张浩和刘煮安大人,也知道了个大概,淮左人士,父母双亡,自幼被云游四方的颠颠和尚长收留,刘大人无法从王动描述的颠颠和尚的言行来判断其宗派,不过没什么,乱世的方外高人很多,也不是普通人能有那个惠根有那个机缘可以碰到的。王动跟着和尚走遍了整个大明,在湘西地界老人家和他分手了,因为能教给王动的,老人家都教了,能领着他看的学的,都看了学了,王动年龄也很大了,应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去了,于是,老人家不辞而别。

    “静之有何算计,老夫以为,还是考个功名是正道”

    “知府大人就是看不起我等商贾”

    “哪里,哪里,平时也没见你张浩然把我这个知府大人放在眼里呀!”

    “大人,此话可说不得,若是传到家父亲耳中,岂不是要了小可性命”

    “会吗?你家老头子听到这话,怕不是笑的更大声噢”

    “刘大人,卖身帝王家固然是正途,然,静之多年漂泊,性情也散漫惯了,怕是这官府门墙太高,小子头上的犄角又太长,不大合适呀。”

    “呵呵,大明朝自永乐帝南归,一派生机,四夷来朝,皇上虽然行武出身,但对文臣也是颇为倚重,如解大人……”

    虽然知府大人还在苦口婆心的劝王动,但王动昨天晚上就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