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十四节 张记潇湘

    潇湘记自张晋湘岳父创办以来,从郴州走到了长沙,在张晋湘的手上开到了大明朝十三个行省,东以京都,即南京为中心,在分管山东,浙江,福建三省,北以北京为中心,分管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西南则是以长沙为中心,分管湖广,江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担子很重,这些年虽有张浩帮手,但张晋湘已经是满头白了。本来张晋湘是想把两广,云南,贵州将交给张浩打理,自己只管中心地带,燕王称帝后,形势生了变化。

    潇湘记进了京城后,便开始与朝庭绑到一起了,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轻商,任何自然的政治的事件都可能会冲击到商人。以前亡国之君,非降即亡,而永乐大帝碰到了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元朝的皇帝居然是跑回老家牧马放羊去了,被自己赶下台的侄子也是渺无声息,结果北边那根弦不能松,国内乃至国外建文帝的下落也得去找。永乐大帝兵分两路,一是国内的名山大川,另是海外,这是后话,但有一点被潇湘记很敏锐的捕捉到了,前燕王,后永乐帝好象这些年在北京吃惯了馒头不习惯吃米饭,在南京他好象不是很适应,当然这不适应更大的原因是建文帝的阴魂不散,让他住在南京城里总觉得有人在看着他。潇湘记一直把握不住接下来的动向,长沙这个位置虽然在地理中心,但离政治中心太远了,要不要更多的把力量投到京城去,一直是困绕张晋湘的大问题。

    张家老大张科在京城已经多年,当初是张晋湘一手把他教大的,19岁那年(1390)张科正好到京城巡店,本来只是去见识一下京都的气氛和繁华,结果正好碰上潭王事件,张科临危不乱,及时通知父亲大人妥善处理与潭王的关系,一面利用潇湘记与其他王爷的关系,以及自己平时和读书人的交往,缓解了一次危机,潭王自杀,没有对潇湘记产生一点影响,至此,张晋湘放手,把整个东南潇湘记交给张科,并嘱托,潇湘记东南的生意不亏即可。有了这个许可,潇湘记在京师成了读书人聚会的场所,每有灾荒更是救济无算,深得朝庭赏识。

    老二张强喜动,然动中有静,张强自潇湘记北京分行开店以来,就一直注意与燕王及燕王手下保持好关系,且张强喜动和燕王旗下将军关系一直不错,一来将行伍之人大多好酒,而潇湘记这个不缺,且张强的酒量还特别大,酒一旦喝上话一定不会少,自然慢慢的能交上朋友;二来张强好武,本身武功也不错,当年张晋湘狠下心来把张强送去老家学武,着实让两位夫人心疼了几年,他的武功同样也是得到了那些将军的认可。同姓张,张强小河涧王张玉之子张辅一岁,平时也唤张辅为世兄弟,同时交好的还有张辅喊叔父的成国公朱能。张玉和朱能乃燕王麾下排第一第二的武将,正是如此,潇湘记在北面一直展的很顺心,一般是不大会有人到潇湘记闹事的。随着燕王南京称帝,张强的关系户们都转到了南方,今年正碰上皇上对交趾用兵,朱能新死,让张强痛心不已。

    张浩今年满18了,张晋湘象当初培养老大老二一样,边教边让他去实践,张浩成长的很快,现在湖广一带的事务交已经由他打理,张浩外放去掌管两广一带的生意是早晚的事,但南面毕竟条件要恶劣些,所以张晋湘一直在犹豫。在张晋湘眼里老三张浩不比他两个哥哥差,张晋湘不懂遗传学,一直到现在为止,张晋湘都还搞不清楚他这位小夫人到底是何出身,但他却能懂怎么看人,张浩小老二张强十多岁,但潜质绝对比那年的老大老二强。

    自从谷王封长沙后,潇湘记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张浩则非常聪明的让妹妹拜王爷的老师刘老大人为老师,而且张晋湘也能感觉出来,刘老大人也是的确对潇湘记有照顾,所以才收了张萍这个女弟子,毕竟那个年代懂诗文的女孩在社会上还是少数,这样一来,王府多多少少还是要给刘老大人几分薄面的;二是交好地方官员,知府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