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八四节 益阳收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一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知名度非常之高,当然如同那赤壁一样,此文传世后,很多地方都来争,此地才是真正的桃花源。不过据人考证,当然了,古人今人都有,最有说服力的地方是常德的桃源县。

    王动在后世知道经济的要义是什么,就是要有经济要素,常德桃源县占着这个地方,那就是资源,就象是岳阳楼。自从巴陵城楼前街开之后,王动就开始有了个想法,明朝各地都有这种资源,但这种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的利用,比如岳阳楼居然成了当地衙门的负担,真是很搞笑的事情。桃花源这种地方应该可以好好开一下的。

    王动有了这个想法后,便把董标喊了过来,问了他们漕帮常德这边对桃花源情况的认识,结果一问才知,每年去行船去桃源游玩的人还不少,再问潇湘记的掌柜,掌柜也是说那生意不错,常德府内开的分行不是很多,但桃源那边倒是开了一间。接下来的,掌柜就开始说书了,因为这个掌柜此前就是在桃源县做掌柜的,因为做的不错,才被提到州府这边。

    桃花源面对滔滔的沅江,背倚巍巍的山峰,行人走过桃花源牌坊,就是桃花溪水。沿着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与陶渊明文章中描写的一模一样。桃林深处有一座桥,过桥不远,就能看见秦人的古洞,进洞行走数十步,眼前就“豁然开朗”,看到“土地平旷”的千丘田,“屋舍俨然”的豁然轩。千丘池旁有“延至馆”,说这是桃花源中人宴请渔人的地方。不过根据历史的记载,桃源在汉代就以自然风景区著称,晋朝以后又建立了桃川宫等景观。大约在北周时代,大家现这里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开辟了从县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游览区。到了宋朝,从沅江畔到桃花山,各式房屋楼台亭榭层次邻里,可惜在元末时被火灾所毁坏。(百度贡献)

    如此说来,还真有可为,王动把他的开桃花源的想法与两人大致说了一下,董标是见识过王动的手段的,而那个掌柜只是在一边听,觉得大掌柜突奇想,没事跑那地方去修路修亭干什么,这种公益事业,那会只有大善人才去干,但看王动小小年纪,好象离那称号还远。

    王动把这想法传给了张浩,让他过两天回长沙,把三湘商行几位招到一起,大家议一议,看看沿着这个路子,可不可以把湖广内那个名胜都揽下来,如果这样的话,那估计会是个大生意。

    本来想去桃源看一下的,但还是算了,王动让杨刚把弄好的漕转托运的章程送到长沙,自己便和小六子上路了,同行的还有阮靖。阮靖想拉王动去桃江的制箭作坊再去看看,但一看王动这么冲忙,就也算了,路上倒是关心了下王动这次湖广之行有什么见闻。听王动说到黄州盐商,说地武昌楚王府,也下又是一阵佩服,静之兄弟出道不长时间,也没什么人引见,怎么结交些豪客名人,这么容易的。

    益阳城人,有个姑娘天天在等王动,王动突然的到访,让她喜不自胜,当晚,不用多说,一夜春光旖旎,王动前些天和知府千金在一起,光看不能吃,也是忍了好久,碰到绿柳,这下爽了。绿柳这些天也没闲着,特别是院里的姑娘不时的过来看她,感情好的都劝他,好好抓住王大掌柜,怎么个抓法,那一定要练功的,什么功,那就不用多说了。绿柳开始也没多想,听的多了,自己也就有点上心了。果然,这次王动就现,丫,主动多了。居然还备下了个淫器包,就好听的话说,是怕大掌柜累着,所以她自己多准备些,多动些。

    益阳的廖掌柜在处理绿柳这个事上,办的不错,王动这点蛮欣赏,问他想不想随王动一起去长沙,到府里做个管事。廖掌柜已经五十多了,名自成,不过知道他名字的人不多,以前也是在一个小酒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