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九三节 学堂开业 一

    潇湘学堂已经完工了,在王动眼里,这是个技工学校,所以实验室一定要有,而且王动考虑到大明朝只此一家,选地的时候,留了后手,八百亩,还不算周围的山,虽然那是为了印刷厂,买四周的地,可是费了番口水,最后还是说动了长沙县,让他们出面去和当地的乡绅说,让出部分地给潇湘记,好处是,以后经过他们周边通向学堂的路桥,潇湘记包了。

    王动在他们盖房子的时候,去看了一下。明朝盖房子很简单,也就是砖瓦木就行了,当然了木是要去买的,树虽然多,但能成木材用的不多,做个门框还行,梁柱那就不妥了,砖瓦自己烧就行了,所以当他们要盖房子的时候,找来的泥水匠大师傅自己就在附近的山下有小土窑,自己动手,就着建筑这个产业链向下兼并,此人还真有些生意头脑,不只是个简单的匠人,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张浩才决定买下他的作坊收了他手下这帮人的。不过张浩不会想到,这个大师傅能投向三湘商会,最大的吸引力不是钱,而是王动。

    王动在选址的时候就去了,然后是看他们的房子的图,整个学堂的布局,每个课室什么样的结构,然后是定下怎么装修,还与木匠一起设计桌椅。这些就算了,连砖瓦他都过问,红砖青砖,不要,王动自己设计了空心砖,最让这位大师傅想不到的是,他把潭州煤炉那边烧铁制陶后的煤渣送了过来,让他们磨碎制砖,反正王动出的钱也不错,这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力,于是,这个大师傅也乐的凑这个热闹。其实最关键的是,他知道王动是潇湘记的大掌柜,另外,王动还是大学问家,文章做的好,这种人能折节去喊他大师傅,让他激动不已,所以也就以诚相待,不过当第一窑砖出来的时候,他以一个资深砖瓦匠的职业经验判断,这个砖是个好东西。为什么呢,轻!虽然明朝粘土还是不是什么重要资源,所以他还没这方面的认识,只是感觉到这个砖轻,而且他也知道加了煤渣会防火、且隔热、还能吸声、防潮,这些都比土砖强,这叫一个佩服呀,你说人家读书人怎么会懂这些,年纪也不大呀,大师傅家里几代和砖石找交道,自己祖传的手艺都没弄明白这些个东西,人家一个读书人,看那样子都没和过泥的,居然知道这些。这也就算了,王大掌柜居然还懂石灰,然后更让他吃惊的是,大掌柜告诉他,还有一种东西,更好用,叫水泥,也是烧石而成,再磨成粉,一遇水比石还硬。这勾起了他的兴趣,作为了个砖瓦匠,最大的自豪是自己能参与大型宫殿的建设,比如他本人就参加了潭王府的建设,后来谷王过来的时候,重修他又被召了过去,本来潇湘记这种小工程,他是不会放在眼里的,去个徒弟就行了。不过湘翁的面子是要给的,三公子可是直接到他府上来找他的,这位大师傅可是参加过潇湘记开业活动的,在长沙府也算是个名人,当然了,这也是他的日常谈资之一。如果还能制出一个新的建材出来,那可是留名青史的呀,这个水泥,吊起了大师傅的兴致,不过王动却要去查一下,他虽然知道个大概,但能查到资料最好,少走弯路。最后王动告诉大师傅以石灰石和土为主要原料,先经磨碎,再掺在一起,放到窑中烧,烧好后再磨细,加入石膏拌好就行了。王动就知道这么多,怎么整,就交给这个大师傅了,王动只是时不时的过来看看,然后从几大窑场送点废料过来,看能不能帮上忙。不用多说,水泥还是被他们制了出来,且成了总要的明,这是王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动到了明朝,怎么为人处事,是家教,是大学的集体生活,是机关的工作经验,但财的本事大多是初中高中的读死书死读书,看来中国的应试教育还是有长处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他上岗前在农村扶贫一年,这一年时间,他生活在农村,在那帮着农民弄化肥,弄种子,修路修桥,镇里的砖瓦厂,小水泥都是他们蹲点扶持的对象。本来王动也是农民家庭出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