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一二六节 掌柜婚宴三

    王动是被郑春拉过来的,拉他过来去敬酒,郑家过来的可是郑春的父亲,也是一家之长,老头子早就想着让儿子接手家业了,结果郑春偏偏不愿意,结果弄到最后捐了监生。这其实蛮好玩的,早期入国子监的才能叫监生,到了明朝花样就多了,主要也是朱元璋管的宽。明朝监生分为四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举监是指参加京师会试落选举人,复由翰林院择优送入国子监学习者。贡监是以人才贡献入监之意。洪武初规定,凡天下府州县各学,每年贡举一名到国子监学习。后来名额略有变更,但因贡举学生的标准徒具虚名,致使仅以食廪膳年久者为先,往往是一些年长而无学识的人入监学习,所以监生成绩差劣。荫监是指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勋戚子弟入监读书的学生。例监是指因监生缺额或因国家有事,财用不足,平民纳粟于官府后,特许其子弟入监学习者,故又称民生。反正这四样,一是可以照顾有关系的,另就是为有钱人开了方便,开始朱元璋是严格控制例监的,结果朱棣不一样,他上台后要做用人,又要收买人,放了个口子,所以一些匠户和商户也纷纷捐钱买临生。

    回到郑春身上,他老爹动足了脑子想拉他回来接生意,可这家伙就想着玩,在长沙府他日子是过的很爽的。结果当长沙的潇湘书局崛起后,他老爹差人过来打听情况,顺便也是过来看看他,结果那人回去的时候,带回了整车的书,潇湘书局出的新书,另一个惊人的消息是,他儿子做了潇湘书局的掌柜。自已培养了这么多年儿子,居然跑去给别人家打工了,太让他郁闷了,于是老人家跑到长沙来领郑春回家。

    郑春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带着他上潇湘记吃了一餐,然后又领着他去书店坐了会,最后是带他去了学堂那边的印书的工坊,最后对他说,这些都是王动这个人搞出来的。

    老人家能做到族长这个位置也不是简单的,长沙潇湘记与九江府的不一样,不是说里面的东西和菜样,而是感觉,人在里面吃饭感受到的里面的气氛。小二伙计们穿的衣服,忙碌的身影,还有摆碗碟时的麻利。在书局里,他现,书也可以这样摆的,居然书局被布置成了一个大的书房,还有租书。到了印书馆,他震惊了,他知道自家经营了几十年的书社和这一比,算是小巫见大巫。这里居然用的是水力,水车也可以这样用,他真是没想到,还有就是这排的日程,光印书这一项,他看到已经排出了六七十本待印,而这些书目,都是他前所未闻的。更让他吃惊的是,这些书,有十多本是王动这个人著的,这不是神人是什么人。他没话说了,老实回家,只是想着怎么把自家的生意绑到王动这架机器上。

    郑春领王动过来,但不只是为了他郑家,这桌坐的还有黄州的陈家,不过这会陈泽没和他们一起,他是王动的一枚棋,正在四处窜联,另还有一个是荆州茶商的江家,江家和陈家以前只是知道对方,结果在楚王造他的王府的时候,这两家碰头了,他们牵头,组织了一大帮荆楚的商人,为楚王买单,这过程中,两个大富商相知相熟了。陈家把与王动合作的事,告诉了江家,本是想着把江家也拉了进来,哪知道,江家正苦于没有机会和王动的三湘商行搭上关系,一拍即合。江家知道三湘商会是长沙府周围大的商贾组建起来的,也知道三湘商会最近大量在备货,但不知他们在玩什么,尤其是茶叶,看他们收购茶,有的地方,特别是君山岛,漕帮已经在那大肆种茶了,这太怪异了……

    那一嗓子“保媒的哪位?”其实是郑春喊的,抓王动过来,是让他过来和大家喝喝酒,但又不能让东家喝多了,那只能牺牲这个同事了。果然,马上有人过去把杨刚拉了过来,主要是新郞倌也在这桌,于是,杨刚熟练的话。

    “今日乃敝东家大婚之喜,诸位到此捧场,杨某代东家谢过各位,倒酒,同饮此杯。”话一说完,马上就干了。他根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