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八节 京城风云 一

    “大哥,我想了一下,最好还是不要闹的动静太大,低调一点,皇上已经知道静之到了京城,最好还是通过焦伯爷的嘴去话事,太过喧嚣不是好事。”王动说这话,“不知岳丈大人意下如何。”

    “也可。”张晋湘微微点了点头。

    “呵呵,静之太过谨慎了,不过,谨慎也不是坏事。”张科没说什么,父亲都同意了,那还说什么。

    王动昨夜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解缙固然此时炙手可热,但马上也就到了变天的时候了,还是少与他生太近的关系较好。

    “静之,解大人兴致可是很高噢,早早就在盼着你过来,本想搞个词会,如今天当头一盆冷水浇下,不大好吧。”张科问王动。

    “大哥,我看这样吧,明日你请解大人过来坐坐,然后我再过来窜下门,不期而遇是最好。他有什么想法,到时再说吧,反正到时要推托也是有借口的。”王动应承。

    “静之,解大人这条线旁人可是不容易搭上的噢。”张科补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哥,适可而止。”王动笑了一下。

    “静之?你的意思?解大人?”张科和张晋湘都有点吃惊王动的判断,要知道,对于一个商人,能把住时局是非常重要的,哪怕能跟住风向也可。

    “呵呵。大哥,当朝之上,以皇子而计,皇太子朱高炽,老二汉王朱高炽、老三赵王朱高燧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啊!”张氏父子倒吸一口冷气,还没有人敢这样说当今太子和两位王爷,只呼其名已经大不敬了,这种比喻。

    “文臣坐拥太子,武将则亲近汉王,老三也是蠢蠢欲动。疏不间亲,洪武皇帝忧千秋家业,永乐帝亦是如此,如今是择皇孙,好的太子只管一世,好的皇孙则看两代。解大人因此得势,殊不知,成亦于此,败亦于此,必为汉王赵王所记恨。皇上虽会问计于臣子,但只是一时性起,终究不喜近臣参于家事,方孝儒是先例。”王动说的很直白,这种直白,让张晋湘和张科,惊的嘴都合不上了。

    王动可是一直在湖广的,连在京城的张科都不知这么多内幕,张科和张晋湘知道的就是封太子一事汉王心有不甘,文臣喜太子,武将交汉王也是事实,张科清楚,这帮人到这喝酒,从他们的言谈中就知道。解大人夹在其中,这就是他们不知到的了。

    “方孝儒是先例,此话怎讲。”张晋湘问王动。

    “是年永乐进位京城,命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然方孝儒披麻带孝至,痛骂不绝,拒草诏。皇上为方孝儒设坐,并起身劝慰方大人学周公辅成王耳。结果方孝儒反问:“成王安在?”其意指先帝建文。皇上回其已死。方大人则反问何不保立成王之子?皇上回需要年长者治国方可。方大人又反问为何不立成王之弟?岳丈大人,你可知皇上怎么回的吗?”

    “不知”张晋湘和张科大气都不敢出了。

    “皇上说:此朕家事耳,先生无过劳苦。家事,所以,问臣子意思的时候,臣子要揣测皇上的意思,能推拖是上策,且不可意气用事。解大人,正值纵缰行马,如此一来,会为皇上顾忌。”王动说的这些东西决对在当时人物的认知之外,知道这些掌故的人,不是掉了脑袋,就是正跟着永乐升官财呢,绝对不会泄露出这些话,绝对的大不敬,绝对的反动,绝对的灭九族,书房里张氏父子面面相觑……

    由于王动改变主意,不要太过声张,所以杨刚也就没有必要跟着到张科府上安排筹划这些事,不过,他倒是得了另一项指示,让他去联系一下太湖的漕帮,王动想问他们借船借人,不知行不行,先去探个风声。

    找漕帮的人太容易了,下关码头上就有,昨天下船的时候,就接上头了。应天府主事鱼鹰江天羽,三十来岁,也是一生好功夫。杨刚过来代表的是王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