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十二节 茅山道观

    肖勇已经把他能够找到的砖瓦匠都请来了,但人手还是不够,因为大多数匠人都被圈到京城去了,好在,他的泥灰场主要是小工,所以还能对付。

    如果只是制砖瓦那就简单了,挖泥,制坯,晒,烧,但水泥就不一样了,要石灰石,凿石是不可能的,太慢,一般都是炸,虽然周围的村民也知道烧石灰要炸石头,但他们那么盖个房子用的量少,这会一个大型作坊在,炸石头的规模自然不同。

    第一次炸山的时候,龙山村的村民们都没什么意外的,毕竟很多自己家里人都去拉土运石了,都有赚头,但山那边的某些村子隐隐就有点意见了。好在里正已经搞定,没什么大问题。第二次炸山的时候动静更大,原来郁郁葱葱的山已经炸去了一角,黄灰的山石在绿树青山如同一块疤,一个待舔的伤口,于是村民从自,到有组织的过来抗议了。

    杨刚过去的时候,他马止拜访了方圆十里内的唯一一个道观,玄天宫。到底杨刚是读书人,且是有备而来,肖勇则是个匠师,杨刚很快就和那个道长通灵子聊到了一起,杨刚也没多说什么东西,先送高帽子,然后就说要许愿之类,最后便是要在这道观里造个偏殿,供上元始天尊,一切用度全部由龙山村的泥灰场出。通灵子算了算,大至要两百两银子,结果杨刚手一挥两百两不够的,先定三百两吧,不够再加。当天在道观里素菜上了一大桌,吃的杨刚撑的不行,第二日通灵子就把这事报去了茅山。提到茅山,下面多点笔墨,介绍一下道教与茅山。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虽然也有儒教这一说,但真正大家认可的中国本土宗教,还是道教。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自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也不错,特别是唐以后,大家公认三教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中国的宗教。

    道教的名称来源,应该先是起源古代之神道,后来的方士便是主要传人,其次才是大家共知的老庄所以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其实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这两个教派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道教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师是张陵,也叫张道陵,他便是著名的张天师,不过后来,张天师这一称号被他所创立的教派掌教,且是张姓他的后人所继承,所以张天师历朝历代都有。

    三国时期有个叫张鲁的便是张陵的孙子,他以宗教立国,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诸侯国,他自称是“师君”,治下百姓为“鬼卒”,政权的管理者为“祭酒”,教老百姓诚信不欺诈,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他统治巴、汉三十年,此地居然政通人和,这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当然,张鲁的汉中这段历史更为外国浪漫主义汉学家所关注。

    道教也分南北两派,北方道教为“符箓派”,符、箓都是写着神的名字的牌子,北方道教认为人生病是因为鬼魂附体所致,所以要拿符、箓来镇鬼,用剑来除妖;而南方道教却认为人生病是由于阴阳不和,要想长生需要用丹补之,所以南方道教被称为“丹鼎派”。捉鬼道士一般是北方道士,炼丹道士一般是南方道士,而茅山便是南派中领袖。

    茅山,这个中国道教历史上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据付在5000多年前便有人在此修练,后来有记载的是先秦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到汉朝茅山道教终于名动天下了。

    茅盈,道家茅山派所奉祖师爷,开始扎根茅山,与他一起过来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