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章 金陵烟云 第十七节 御书房内

    王动回到家里的时候,心里还在亢奋着,船厂只是匆匆一瞥,但已经让他震撼不已了。王动后世没怎么见过军舰,也不是军事爱好者,对于军世方面的东西,只保持了一个普通男人的关注。对于郑和的宝船有多大,以前听过过一些,当年追郑和的时候也看过些书,这会到了船厂他才算是知道,原来书上讲的东西并不假,只是后来真的资料散失了,成了绝响。***,这散失的真够干净的,居然考辨宝船的大小居然能使全世界那么多学者专家折腾几十年。不知,这能不能说是变向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促进了精神文明的极大丰富。

    今日莫大人可是介绍了很多,郑和下西洋的船主要是在南京,苏州和长乐三个地方造,但其实大明朝全国各地有大中型造船厂都在造下西洋的船。郑大人下西洋是下个特混舰队,从最大的宝船,到最小的六橹战船,共两百多。这不是两个三个造船厂在两三年内能造出来的。

    晚上王动不得审视他的展步伐,传书三湘商会能过来的几位主事之人,尽快到京城来。要收罗更多的人手来做筹备工作。

    油菜也收了,新的菜籽油也出来了,已经在潇湘记全面试用,基本反映还不错,在这点上,三湘商行控制住了榨油机,这算是高级机密,一般人不得靠近,整个榨油的工艺也是绝密,每个岗位的宁可空置也不让他多做事。而且这个榨油机是通过石匠铁匠联合打制的螺旋式压榨机,芯是铁铸,榨洞是石凿的,动力是水力、风力和畜力相结合。相比传统的石墨碾筛、釜甑受蒸、木榨取油的方法,三湘商行的成本和出油率显然要高的多。这个油坊王动投的是机器,占了两成的股。

    玻璃作坊已经投入研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事一直是瓷窑在做,明朝的琉璃工艺还行,对于高老板来说制琉璃是他祖传的手艺,从不轻易玩的,只传给儿子,不教给徒弟的,明朝中后期,琉璃被称为纸玉,只有官窑有制,四品以上的大官才可佩饰。但也只是大明初,后来到明朝中后,整个琉璃工业被欧洲过来的玻璃打败。

    王动有的只是物理原理和化学公式,很多化学符号,他无法与当时的矿物和实物对上号,半透明的琉璃很轻易的制出了大堆,但透明的玻璃还没看到。王动知道是这里面某种元素的杂质在里面,但以他的知识,他真的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查了家里有限的资料,他只能告诉对方,要用较纯的铅粉,他们选用的胡粉里有什么杂质,王动不得而知。找到对问题的原因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终于在王动不断的砸钱,工人不停的试验下,通过所谓的提纯胡粉搞定了这个问题,大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知道胡粉被他们加这个加那个,烧来烧去,最后反正透明的玻璃出来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冷却后这个玻璃球球满是裂痕,一下就碎了,不过这个问题,王动有限的资料里居然找到了问题关键,加入氧化钙就能搞字,但这会,就这一点点的化学知识,还是折腾了王动好一阵子,毕竟化学也就是中学的事,算算也有十年了,王动在他的泥灰场找到了答案,石灰主要是碳酸氢钙,烧石灰,石灰石,通通搞定,终于有点杂质和气泡但还算是透明的玻璃弄了出来。

    搞定杂质,不用王动去想,高老板手下那帮人很快就搞定了,原来那主要是加热时木炭灰。气泡的问题,是王动自己搞定的,来缘与他后世的一个小经验,每次和粉做饼的时候,开始添水时要不停的搅拌,就不会在小团块的生粉在里面,于是不断的搅拌搞定了里面的气泡问题,瓷窑烧出了透明的玻璃。

    搞出了玻璃之后,三湘商行的琉璃坊开始挂牌了,王动和高老板各占两成,余下是商会的股份,这会王动已经到了京城,不过,他留下了下图纸,玻璃主要加工成凸透镜和凹透镜。王动要用他们来制放大镜,正常人过四十五岁总会有老花的问题,那么,送个放大镜给皇上,那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