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四九节 太仓基地一

    “两鳌如闸刀,如此得名!”杨刚认为

    “小蟹可炸食?”丁宇说,“卖蟹人谓之炸蟹其实是水蒸。”他又补充一下。

    “凡捕蟹者,于港湾间设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小孟说。王动为之侧目,这话这掌故可是一般人不知道的,特别是从小孟嘴里出了说来。

    “不对,不是放蟹笼的嘛!”赵大娘问。

    “蟹笼作的小蟛虮。”王动说,“小孟说对了,那只蟹王归小孟。”

    “阳澄湖之蟹,有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木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肉质肥嫩鲜美,食过后再食其它再好的佳肴名菜,都会索然无味。”

    “诸位别光顾着吃,扒开蟹壳时,记得找找法海和尚。”

    王动这一嗓子没人理了,个个埋后苦干。这帮人里,多数人都不大会吃,很多人抓住个螃蟹还在你看我我看你,学样学吃。不过王动很快就现,小孟和丁宇是会吃螃蟹的,而且吃的非常干净,去了膏肉的蟹壳几乎可拼回一个完整的蟹,这比王动还本事。在大明朝只有两种人能有这水平,一是老吃客,另一是世家子弟。王动得到的资料,小孟这个艌师是从福建过来的,福建人会吃海蟹,海蟹有肉蟹膏蟹之分,但无一例外,大家只吃身体和鳌足,那另外八条腿上的肉是很少有人会去吃的。而丁宇是吴铁匠送来的,送来的时候说过来路不明,但为人还不错,湖广人是不会吃螃蟹的,看着他们今日的表现,这两人一定是苏州府或是这附近的人士,且还是世家子弟。

    杨刚也现了这个差别,他没作声,真正出声的是赵大娘,“孟、丁两位小哥儿,人长的俊俏,这螃蟹吃的也这么斯文,倒象是没动过似的。”

    这话说的两人脸一红,都觉自己忘了藏拙了,两人对视了一下,没出声,只是低着个头呆在那里。小孟长的白,丁宇长的黑,这两人表情尴尬,看着让人好笑。王动感觉到有点不对头,这样子,两人有什么猫腻在里面。不会是同志吧,不大可能呀,小孟不是要娶董娇了吗?

    那边李真大吃“过瘾”,一只不够,又多一只,刚才汤包就他一人抢了两个,这会一个螃蟹不够他吃,他本来就是水师出身,在这吴淞一带已经多年了,也算是个老吃老做的了。不过杨刚就不同了,虽然他还算是个斯文人,但还是把螃蟹的膏汁溅到了衣服之上,弄的也十分尴尬。

    吃完东西之后,大家有说有笑,都在说着到了苏州后,要抓紧时间四处逛逛,毕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天堂,好去处呀。

    船到苏州时,天还没黑了,快到刘河保中所的时候,江面上的船明显的多了,而且这里的船显然都是下西洋的船,外观上都差不多,主要是帆和旗差不多。果然,慢慢有旗语引着王动的船往里走,进入内河。这个刘河保中所就是大家熟知的刘家港,从内河往里可到镇海卫所在地太仓,这可是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基地,当然如果再往里行船那就是昆山,接着便到苏州府了。由于今天晚上郑和会到太仓,所以王动一干人也只能在这等郑和,等明日再计划去苏州府玩玩,知道郑和会有很多事务,等他传王动的时候,估计也要到很晚了,所以,他还是带着一帮人去三湘商行的货仓看一下。

    郑和一干人的船快,不过到太仓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郑和带着一帮官员自太仓下船后,便去了船厂。刘家港的船厂是大明朝列在前三的船厂,在这个小地方,船厂级别倒是不低,也有一大帮官员在。当然了,这会苏州知府,同知,及礼部的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