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四节 巡视夷州

    永乐九年十月,王动等人回到了长乐,在长乐交了兵之后,王动马上又到了夷州台湾。管峻这位市长实际上已经升到了省长了,夷州在一位政治家的治理之下展的非常之快,因为他不缺钱,也不缺干活的人,更不缺少信任。

    夷州的变化与龙城一样的大,王动离开的这两年时间里面,大量的日本、交趾和暹罗战俘被送到了夷州,这使得夷州的展没有劳动力短缺之忧。管峻充分的利用这些劳动力大搞基础建设,最大的工程便是修了一条从基隆到高雄的路,这条路可以说是用战俘的血肉筑成的,修这路病死的战俘达两百多人,从管峻的角度来看,应该做的他都做到了,这些病死的人只能怪他们水土不服,就当是战死了。

    随着路从岛北延伸到岛南,一些山民聚居点,慢慢展成了小集镇,这些集镇大多临水,这会又以夷州番民为主,管峻只是命人于此屯兵,整个台湾岛,一条弯月型的小城市带形成了。

    “崇岭,适才你说,夷北大都为山民?”王动问,“可有领。”

    “夷北在淡水河上游,自基隆到淡水必经夷北,开始是夷番民聚集之地,淡水港起来之后,更多番民从林子里出来了,迁至夷北的居多,去年起以种稻棉教之,如今三个部落,约摸有千户,汉人倒只有十几户。去年曾派些人过去把夷北周近细细查探了一下。诸地有煤,质地不错。领倒还是没有,只是有几个酋长共治。”

    “如此大好,此次有些机械运来,正是要用煤,可放到淡水先试用。”

    “淡水有汉民一百三十余户,东夷人三十余户,西洋人十余户,番民六十余户。苦力大营计有两千三百余人,其中东夷人七百有余,安南人,一千有余,暹罗人六百多。淡水东有两大营,一营舟师一营步卒。”

    “东夷人与东夷战俘都有?”

    “都有,这些个东夷匠师原本是没个身分地,到了夷州做了个平头百姓,却少了些贵族老爷的欺侮,在这里过的极为舒畅。那些苦力中倒是很多是武士。在这里落了威风,一个作坊里,反倒受自家东夷匠师的晦气多些。只是有些武士,连刘将军都说做苦力可惜了。”

    “呵呵。可惜什么,再让他们去打仗吗?去哪里打?”王动嘴上虽然这么说,另一个想法却诞生了。

    “几个小集镇以番民为主。有驿站通往来。也驻扎了些兵勇。”管峻接着汇报。

    “竹墅,新港,大肚,二林,北港,驻军多少?”

    “一百三十余人,按着刘将军的意思。算是一个连。”管峻一直没弄懂这个部队的编制问题。反正连长比百户管的人多些。他知道这个就行了。

    “双溪口一带人倒是聚了不少。”

    “那一带自古便是夷番聚集之地,共有八个部落与此聚居。欧汪小镇驻军一千。”

    “噢,长沙府过来的,于此成家落户有几成。”

    “哈哈哈,前前后后,过来百余人,走的有三十多人,回地仅六人,留下的还是有六十余口,这些留下的湖广人,倒是从老家招了两百多人过来。”这倒是管峻最得意的地方了,如今不管是在高雄,还是在淡水,或是基隆,湖广人倒是占汉人比例最高的。这帮人中,原先跟着他的县尉陈机也到了夷州,此人通律法,如今的高雄市长一职已由他暂代,管峻本人则是南北几地到处跑。

    最早大家落脚的高雄展最快,打狗山下,这会已经聚集了千余户人,毕竟这里是从澎湖到夷州岛的第一站,在这里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较均衡的展,不象淡水,完全是一个工业城市,也不象基隆完全就是一个仓库港

    高雄地作坊开始只在生产糖和水泥等东西,慢慢的,生产的东西也开始多了起来,这些作坊都在小六子和王铸的严格控制之下,在那里做工地人,都是战俘,当师傅的做管理的留来全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