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节 入仕未果

    沿江而下,这会是枯水期,北风急,王动的船队有二十多条船,岸边码头还以为是漕船,不同的是,这些船只要一靠岸,当地的黑白两道都争着上船递贴。该章节由网友上传,特此申明

    黑道就不用多说了,船上有漕帮的大佬在,当地官员攀的是王动,知道王动名字的官员都会猜,王静之什么时候会被永乐招入阁,入阁也就是个五品官,这会王静之已经是五品了。

    朝中兵部、工部、户部、礼部这四个部的官员很少有不知王动大名的,而且与宗人府楚王挂上钩了,太子、汉王、赵王那里的水都还很浑,这三派都有王动有交往。

    太子一党不用多说,突然变老实了的解缙大人为的一大帮文臣,对王动的诗文极为推崇,对王动论商的文章,有的虽不敢苟同,全也都是钦佩的很。汉王交好的武官,很多人也是向王动示好,王动在交趾让很多武将赚到钱,而且王动是火器最早的研,武将看重的是这个。赵王远在北京,不过赵王与张强的关系不错,张强可是王动的二舅哥。

    另外一些朝中大佬,宦官一脉郑和的能量也是不小,锦衣卫指挥使还送美姬给王动,纪纲这人向来都是雁过拔毛的,能让他送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纪纲为争一美女道士,曾经用铁瓜锤打破一位兵马指挥使的头,此事居然不了了之。这样一个跋扈的人,送美女给王动,难道真是的王动已经在永乐的名单上,要入阁为大学士,还是皇上另有重用?

    自解缙复用之后。永乐现在手上有八位大学士了,这是个偶数,照理讲这种东西还是奇数好些。永乐这会还不懂八与有什么关系,就是有关系,他也不会在意。大明朝流行数字不是七就是九,所以礼部呈了王动天方国行记的奏章之后,朱棣就开始想这事了。王动回来之后,带回了庞大地日本使团。永乐大喜,所以这会永乐的腹稿早就打好了。就等着谁较机灵,能读出永乐的心思。

    这人是谁呢,解缙当仁不让。其实解缙倒不是真的看出了永乐的心思,而是他一直就在推王动上。

    元宵节在明朝是个官方的法定节日,节前。解缙就把举荐王动的奏折递了上去。解缙推荐的是通政司地右通政的位置,相当于通政司地第三把手。品级为四品。原来的右通政在家丁忧,打了报告上来,估计要有个三年时间。

    解缙的这个报告,永乐批了下去,让大学士和吏部地官员议一下。这个决定让人意外,王动初次入京的时候,永乐曾经提名王动入通政司。不过投赞成票的只有解缙。少数人骑墙,多数人反对。五年过去了。很多人从不知道王动,到如雷贯耳,心里有说不出地滋味。皇上让大家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着皇上的提示,内阁学士们先议了一下,结果让人意外地是,杨士奇意外支持王动,其他的颇有微辞,吏部也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看似简单,但却反映了明朝士人的一种心态。

    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寒窗十年,当然了更多的人不止十年,经过乡试会试殿试才混到文凭,王动除了会做生意以外,好象还会遣词弄句,别的方面,多种作派与官员士人不合。从这点上,解缙才现,对噢,杨士奇本人好象没经过科举。

    杨士奇没经过科举,凭着学识,在建文帝修书招为编纂编《太祖实录》,也就小编,其实干的大多为抄写员地活,后来得到了尚书大人地赏识。永乐继位后,杨入了内阁,虽然那会内阁并不象明后期及现在意义上的内阁那么有权,但是,也涉及了国家政治地中心。

    杨士奇本人有个特长,他对《周易》颇有研究,而永乐这人喜欢《周易》,他在做翰林侍讲的时候,时常有机会给永乐讲讲中国古代第一奇书。

    杨士奇对王动的认可也是来自《周易》,没有出身,那不用说了,没有参加过科考,也不用说了。王动的书局里出过一本书,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