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三节 明朝回国

    回到龙城,这里是王动的大本营,貌似王动唯一完全放手的地方,很奇怪噢。该章节由网友上传,特此申明

    夷洲那里都是王动的亲信,来自潇湘记和三湘商行的老底子,如今加上他老丈人刘煮安的操持,基本不用担心什么。苏门达剌国女王是王动老婆,这个米兰到了大明朝一次之后,彻底的被汤汤大国的气势所折服,加上王动的一点个人魅力,基本也不需要操心什么。苏门达剌与大明朝的文化差距是小事,关键是那里的经济和军事落差,这迫使这个国家不得不聚到商会旗帜下展经济,不得不按着王动的安排展军事。

    至于龙城,那是个门面,根基还在世家,当然也离不开王动的扶持和控制。在造船、制铁、纺织、军械、陶瓷、泥灰等多个行业,王动为的商会占了大股分,这就象是一个大型的跨国混联企业,龙城宣慰司使衙门只是服务于这个巨型企业。这个衙门里大多数官员都来自各地的中华商会,他们自然尽心尽力的做好本职工作,不需要王动担心什么。而且龙城还有王动手上最重要的三支武装之一,龙城的军队丘彦诚可是调不动的。

    龙城安着大明朝给的编制设宣慰使一人,从三品级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了丘彦诚,同知一人,正四品,李清,字秀斌;副使一人,从四品,梁佐,字珂凡;佥事一人,正五品,吴恪,字守业。做个说明,龙城宣慰司的这些官员,只要有点品级的几乎都是被世家分了的。丘彦诚不提大家很熟悉了。李清这人是三佛齐国也就是旧港老世家的代表,梁佐不多说了,资格比施进卿还老的梁家。吴恪是吴诚的叔叔,这几位算是龙城的高级官员。

    古星辰到了龙城之后,就被派去给丘彦诚当跟班。龙城这个大摊子,丘彦诚最称职,而另几位,除了梁佐以外,都是商人出身,对于怎么做官并不清楚。好在龙城地政事也不多,加上旧港算是西洋唯一一个唐人政权。照着学样也就行。事实上。龙城这里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建设,把作坊弄好,把人管好就行,而这些,这帮世家子弟基本胜任,没啥大问题。

    古星辰到这之后也现到了龙城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此前他在夷洲做过夷北县长,在他手上,夷北从一片空地展成为十万户地县城,煤场、钢铁和淘金三大支柱产业。而且在夷北,番人与汉人相处的和谐,这些都被管峻和刘煮安看在了眼里。所以当王动提出要调些人手去龙城时,他便成了选。

    古星辰到了龙城短短几天便现龙城与夷洲最大的不同,龙城除了少量的水稻瓷器以外,所从事的生产都是两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贸易占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没办法,龙城太小。地少人少。空间没有夷洲那么大,这也就决定了只能走这条路。同样的。古星辰也现了,在龙城宣慰司衙门外还有一个中华总商会总会,这个总会代行了很多衙门地职能。商会太然,不过目前与宣慰司衙门配合地很好。还有一个特别的便是总部设在龙牙门龙城军部,这个军部龙城宣慰司根本管不到。宣慰司本身的兵科主事只是负责提要求做后勤,而且调兵布防平时作训全然与兵科无关,如果不是兵科还对这些在龙城布防的军爷有点考核权,整个兵科就是一个花架子。兵科也不能说没用,至少它还管了负责治安的捕头和一支最壮观的武装力量三百人的龙城仪卫。

    古星辰的到来,也带来了更多夷洲改制的细节信息,本来王动调人过来就是要看一下,夷州那套改良后地政府体系搬到龙城后,会有多大的冲突,还要做多大的改动。新部门地设制不只是改名称,换人员,关键是要把龙城宣慰司衙门真正改造成一个国家的政府体系。换句话说,在龙城这个相对独立影响不大的地方,王动要把他那套政治和经济体制的东西拿出来试试。龙城如果这行的通,至少证明明面上得到了认可。这样,多年以后,真要是和大明朝翻脸,他的机构不需要经历什么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