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六节 建理藩院

    十一月,龙城和夷洲的大量的官员技术人员又回到了京城。与以往不同,以前只能靠风向,十一、十二月是南下的时节,六七月是回归的时候。现在不同了,飞剪式的帆船加上中国的硬帆可以利用不同风向的力,而蒸汽船的出现更上摆脱了动力的桎梏,反正大明朝的官员们已经知道了这种新式的船,也就不藏着了,但还是有一点,不行驶到大明朝的水域,不与大明朝的水师在海上碰面,王动不想太刺激大明。

    京师的商家又迎来了新的销售旺季,都知道出洋归来的人有钱,都知道出洋归来的人身上有好东西,所以京城的店家,收货的收的开心,卖货的也卖的开心,当然花钱的花的更开心。

    狮子山下,王动可算是京师里唯一一位住的离皇城最远的三品大员。这个品级吓死人,呵呵,王动做右侍郞。想当于礼部的第三把手,定这个级别的时候很多人有意见,但想到王动有个女王老婆,怎么说放在大明朝也能弄个什么闲散的爵位,可只要有爵位又是品级的了,加上外番事务王动还真的是把好手,这才按住了。其实,怎么按都是假的,只要朱棣一句话就行,他老人家信的过就行。

    王动的奏折内阁议了之后还是批了,批是批了,这个理藩院将在年底挂牌。开始很多人议论反对,可后来好象都想通了,没人去争吵了,让王动意外的是,居然他的议案居然一片叫好了。叫好之后,王动现了一个大问题,他在狮子山下的宅子热闹了起来,还有,郑和城里的府宅和静海寺的行辕也热闹了起来。很多与王动相熟和不熟的各色官员开始上门了,品级有高有低,高的是品的候爷王爷,低的有在兵部工部那些早期相识的官员。理藩院的机构职能,让很多人都看到了新的官职,各部大佬们也开始为自己的势力谋取新的位置,与其去打压不如拉拢。拉拢办法很多,那就是先大家一起抬轿子。然后再把轿子做大了,再往轿子里塞人。

    永乐时代的内阁大学士们品级并不高,只不过他们跟在皇上面前,永乐也向他们问政,所以权力不小,影响力很大。象王动这种侍郞级的高官,在大明朝文官的序列里已经进了前二十,但他这个官位又不同,大明朝国内的事务基本上不插手,只是管国外的。

    国内事务要么不插手,一过问的都是大宗的钱财的买办,比如货物的采办、洋物的买卖、船只的采办等等,这些都是肥差。

    兵部在外番唐城已经有驻军,虽然人不多,可代表一个国家,那级别不会低,至少是个卫所指挥使,吏部则关注驻外的宣慰使的管理,工部已经开始关注外番过来的货物里的工艺技术问题,特别是已经有洋钟进来,这个东西沙漏水漏好用多了。自王动出现各,工部和工匠不再受人歧视,个个都知,手艺技术就是钱。

    “舅父,这衙门还没搭好,各位大老爷都开始往里塞人了。兵部想弄两个郎中进来,户部也说了,至少要有一个郎中,吏部可是不敢得罪呀。”王动一脸的苦相。

    “总是要有人做事,过来的都是经年的老官吏,还怕不会做事。”郑和笑道。

    “不是担心这个,只是人太多衙门太小,放不下呀。”王动解释。

    “明日放出话去,说是已经安排满了,不过处番职位多有缺口,张个榜,如今在外的唐城也有九个,每处都需宣抚使,朝庭不是定下从五品的品级,看看哪些人想去。”

    “内阁大学士解大人督职在理藩院,他倒好,诸事不问,整日的与一帮人饮酒对句,本想着解大人能分担些,不想到他是眼馋洋酒来的。”王动笑骂。

    “解大人胸中自有沟壑,静之已经定下了理藩院的框架,解大人自然乐的清闲。等静之离了京,上了船,解大人才会真正就位。”

    大明朝以外到底是什么样。这在以前根本没有人关心,自大郑和下西洋之后就不同了,京师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