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节 大海我来啦!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逶迤南去直迄杭州全长35oo余里。早在春秋末叶吴王夫差为北伐齐国与晋国争霸中原自扬州至淮安开河筑堤名邗沟引长江之水北汇淮河用来运输粮米。后经历代王朝的苦心经营。特别是在隋炀帝杨广为游幸江南的目的而劳民伤财的努力下终于使这条人工运河成为了中国的黄金水道。这次在和忠叔商量后大家决定避开外海的风浪而改走较为安全的京杭大运河。再从杭州转海船出海经海路到广东。不过听忠叔介绍由于黄河横溢屡次决口使运河漕运受害。朝廷于万历二十九年开凿加河由济宁至董沟避开黄河之险险运河旧道于微山湖东侧再汇于黄河故道。对此措施孙露并不抱什么希望。封建王朝只知治标不知治本。治理水患是一个系统而又漫长的工作。就是在21世纪这仍是让高层决策者们头疼的问题。

    当然现在孙露还没到为这个问题烦恼时候。这两天孙露一直在考虑改进纺纱机的事。原来孙露现到广东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船上又没什么事干。于是琢磨着将自己以前学过知识慢慢的回忆出来看看有什么能在船上研究的。想了半天孙露现大多数明在船上研究都太危险了只有珍尼纺纱机还可以在船上研究研究。(总不成在船上研究火药吧。)

    于是孙露带着刘家兄弟向田三娘她们讨教起纺纱机来。原来这个时代的纺纱机还都是木制手摇式的纺纱机。当然也有水力带动水转大纺车。但不知为何并没有普遍使用。纺锤是水平转动的一次只能纺一根纱。孙露在听完田三娘她们的介绍后结合自己记忆中珍尼纺纱机的原理建议她们可否试试将几具并排的纺锤垂直同时转动这样一来不是可以同时纺几根纱了吗。田三娘听了孙露的建议后觉得很新奇。还没有人想过将纺锤垂直转动的呢。不过纺锤能垂直转动吗?面对大家的疑问孙露让刘家兄弟按田三娘的描述做了个简单的纺纱机。在纺纱机转动时故意放倒它。只见纺锤由水平状态变为直立后却依然转动不停。大家都兴奋的叫了起来。人就是这样往往因为习惯性思维而忽视本来就常见的现象。许多明就是从打破习惯性思维开始的。在实验成功之后大家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之下刘家兄弟几天前做出了第一台能同时转8个纺锤的实验机。但是试了几次现纺出的纱不够牢固。于是田三娘她们又在一起和刘家兄弟讨论了几次。想找出方法来改进纺纱机。这两天孙露也在搜肠刮肚的回想是否有解决方法。但是孙露沮丧的现在这方面的知识自己远比不上刘家兄弟和田三娘他们。就在孙露唉声叹气时刘逢庆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只见他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到:“孙…孙姐儿那…那纺纱机成了!”

    “真的?好小子真有你们的。”听到这消息孙露兴奋的拍着刘逢庆的肩膀。

    “是啊田大姐她们正在船舱里纺纱呢。”

    “走我们去看看。”说着孙露就拉起了刘逢庆直奔船舱走去。

    此时船舱里已经挤满了好奇的人们。大家都对眼前这个呼呼直转的纺车啧啧称奇。这里除了田三娘她们之外不少*妇女也是纺纱能手。但纺了一辈子的纱从未见过象这种能同时纺12根纱的纺车。况且现在纺出纱又均匀又牢固。经过改良后纺纱机由4根木腿组成机下有转轴机上有滑轨带有12个竖立纺锤。按照刘家兄弟所说还可以加几个纺锤。而原本手摇的纺纱机也被刘家兄弟该装成了脚踏式的了。刘家兄弟想将这纺纱机命名为“孙氏纺纱机”。但被孙露拒绝了。孙露表示她只是开了个头其他的工作都是大家合力完成的。于是在孙露的坚持下新的纺纱机被命名为“苏女纺车”来纪念田三娘她们对此的贡献。看着田三娘她们眉飞色舞的纺着纱。大家都跨刘家兄弟是鲁班再世。不过刘家兄弟却谦虚的说主意是孙露出的中间过程中许多问题是田三娘她们解决的自己只是照她们所说的去做罢了。刘逢庆还信誓旦旦的表示下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