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节 杨府夜谈(二)

幕府的海禁。我大明的商船只能出入长崎港进行交易。每艘船竟要交纳‘船税’白银2~3万两之多。而倭国本国的船只每船所交纳的只不过白银3ooo~4ooo两。对于这次的《东印度群岛贸易联合声明》德川幕府也是拒不执行。这根本就没把作为宗主国的大明放在眼里!如此往复大明的颜面何在!如何能在藩属国立威。”杨开泰愤愤不平道。紧接着其他人也你一言我一语的数落起倭国的种种无良行径来。

    看着王霖生和杨开泰一唱一和的表演孙露双手抱臂冷静的等待着他们的下一步说辞。对于德川幕府的海禁以及对外国船只抽重税的政策隆武王朝曾经交涉过多次。为此隆武王朝甚至曾采取过向倭国入境商船征收惩罚性“船税”以报复倭国的高关税。然而倭人依然我行我素。明对倭也是以出口为主。惩罚性的“船税”更本起不了作用。另一方面明、倭之间的贸易却日渐红火起来。

    孙露清楚的知道这种繁荣的中倭贸易背后有着怎样肮脏的背景。中原南北军事的对立带来的是双方经济的封锁。如今唯一还能同满清有贸易联系的渠道就只剩下了倭国到朝鲜的航线。物质贫乏的北方市场对南方的商人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诱惑。这使得倭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成了沟通南北中国的地下中转站。南商人们将茶叶、瓷器、玻璃、肥皂、丝绸、布匹、铁器等等商品出口倭国。再通过倭国进口北方的羊毛、原煤、棉花。或是直接进口倭国的稻米、木材、红铜等原料。其中一部分资金还会在倭国流转一通利用倭国特殊的金银兑换率套取更多的白银。这一来一回的巨额利润使得商人们不惜铤而走险通过倭国走私各种货品到满清的控制区。而吴淞----长崎----釜山----天津也成了各方势力心照不宣的黄金航线。

    终于众人的抱怨的结束了。王霖生和杨开泰抬头悄悄瞥了孙露一眼。见孙露不为动容。于是两人又犹豫了起来。看着这两个老奸巨滑的家伙欲言又止的模样孙露轻咳了一声说道:“有什么事就直说吧。商会一向讲究效率。”

    “这我等都希望朝廷能给德川幕府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厉害。最好能让其降低关税多开放几个港口。”这次开口的依然是杨开泰。不过在口气上比刚才明显心虚得多。若说让朝廷出兵南洋还可以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可是眼前的这个提议则是**裸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国家的国土还在沦陷之中胆敢走私货物去敌国。这在以前可是叛国的大罪。如今非但不去收复国土还为了这种走私贸易而出兵自己的藩属国。杨开泰和王霖生都清楚这是一个大逆不道的要求。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说不过去的。孙露甚至当场就能以他二人的话语治他们的死罪。

    于是王霖生连忙战战兢兢的接口道:“会长其实我等只是想让舰队进入江户威胁一下倭人。荷兰人就是用舰队封锁了湄公河逼得逞罗王就范。只要我大明一威那些个弹丸小国还不乖乖的束手就擒。”

    这算是在要求自己出兵攻打倭国吗?以前孙露曾经想象过各种出兵倭国热血沸腾的理由与情景。然而此刻望着底下那几个表情委琐又有些期盼的财阀。孙露现这一刻自己的心竟然平静得很。没有仇恨也没有想要复仇的快意。重商主义精髓就是赚钱对杨开泰等人来说国家、民族都不重要。财富才是一个人终极目标。为此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达到这个目标。倭国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一个能产生财富的地方。财阀们满心期盼着大炮能轰开那个愚昧国家的大门。好让他们肆无忌惮的掠夺那个岛屿上的白银、红铜以及木材。几百年后的屠杀与他们无关。他们更无从知晓。

    当然对于孙露来说无论是为了复仇也好为了金钱也罢。该解决的事情终究是要解决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孙露决不允许在东亚的海域看见他国的军舰。就算是打着军队旗号的小舢板都不行。更何况是象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